近期去贫困地区采访,基层干部道出一种现象:这两年涉贫上访数量增加,比较集中的一类上访是,非贫困户认为自己按照标准应该被识别为贫困户,但由于被“潜规则”,没能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2月11日 新华网)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在很多人心里,贫困就是一种耻辱,它往往意味着别人的白眼和背后的自卑。然而如今的农村,一些并不贫困的村民却争抢贫困户帽子。一旦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心生不满和怨恨,甚至到处上访,给脱贫攻坚的推进制造出各种障碍。
据知情人透露,一位家境并不差的60多岁的老太太当着参加贫情分析会的20多名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以及镇村干部的面就跪在了村委会书记面前,其目的就是“你要把我家列为贫困户”;广西一村民争抢贫困户帽子,公然声称,“你今天不给我贫困户,咱就到县政府说话去!”
贫困帽子何以成“香饽饽”?究其根源,一是因为戴上贫困帽后有各种“好处”,不仅能得到钱物的补助、项目的支持,还可以享受政策带来的利好;二是因为扶贫的确存在不精准的问题。譬如,贫困的标准难界定、贫困指标分配不合理、个别村组干部没有秉公办事。
有付出才有收获,这些不可辨驳的真理。某些人不以贫困为耻,反以争当贫困户为荣,这是“等靠要”思想的作祟,是利己主义思维的泛滥。任由“争当穷人”陋习存在,残疾人、孤寡老人、重病患者等真正困难群众的利益无法保障,还可能养成不求上进的风气、甚至引发农村不和谐。
贫穷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问题之一。近几年,各地党政持续增强扶贫力度、加大扶贫投入。然而,扶贫资源始终是有限的。如果“好钢”不用在“刀刃”上,必然延缓脱贫攻坚的进程。因而,党员干部要鼓足干劲、增添措施,既凝心聚力“真扶贫”,又精准识别“扶真贫”,切勿小视“红眼羡贫”的问题。
作者:闲看云起
稿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