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人的心声:我为什么不敢要二胎
2018-02-11 11:3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二胎时代,我们这些三十来岁的人聚在一起闲聊,或是碰到一些长辈,免不了都被问上一句:有没有二胎计划?要抓紧呀!说实话,我要二胎的意愿并不强烈。

  也许,换一个人来谈,这个题目就可以改为《我为什么要二胎》了。要不要二胎,自然会分成两大阵营,都会有各自的拥趸。撇去经济成本不谈,夫妻都是上班族,谁来带孩子,这是最大的难题,毕竟,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都需要全天候陪伴,我们的时间既不充裕,也不自由。

  身边不缺这样一种说法,只要孩子生下来,就会有人带。其实,隐含的意思是,孩子只要呱呱坠地,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总会有一方来照看的。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岳母身体不好,一周需要去医院透析3次,日常生活都是由岳父照顾,而我也成为他们出行的专职司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也没能力帮我们带孩子。

  孩子在结束8个月的母乳喂养之后,就由我爸妈带回老家了。我妈退休之后,和她的朋友们组建了一个“西洋乐队”,专门为当地的喜事吹吹打打,生意越做越大,一年到头,接活儿不断,早出晚归,有时天不亮就要出门,根本没多少时间,基本都是我爸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看看身边都是奶奶带娃的居多,为带孩子这事儿,我爸和我妈之前还经常闹矛盾。

  终于,孩子3岁了,又被接到我们身边,开始上幼儿园。我爸不得不从老家过来,和我们住在一起,下午去接孩子放学,而我妈依然在老家忙着她的吹吹打打。我爸也有自己的朋友圈,离开老家进了一个新的环境,终日住在“鸽笼”式的楼房里,平时我们都去上班,家里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出去买个菜,小商小贩也大多说当地方言,沟通上有障碍,在这里待不住,根本不习惯,诸多不便导致我爸一度想回老家。

  当然,爸妈都退休了,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每个老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的非常想带孙子孙女,会主动跟子女生活在一起,有的还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做儿女的,也没资格去抱怨或苛责爸妈不给我们带孩子。孩子总算开始上幼儿园了,我爸也好不容易可以歇歇了。如果再生个二胎,他的生活可能又要继续被“绑架”,我也于心不忍。

  我微信好友里,有一位爷爷辈的朋友,经常晒他小孙女的照片。这孩子和父母生活在美国,平时也没人带,不到1岁就被送到托儿所了,托儿所还附有课程表,看图识字、锻炼身体等,每天从早到晚,排得满满当当,还有三四个外国小宝宝经常“出镜”,在一块儿笑嘻嘻地玩耍。

  相较而言,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专业的幼托机构服务比较完善、成熟,年轻的父母或许不必为谁带孩子而头疼。在我国,带孩子主要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任务。专业的、安全的、成规模的幼托机构尚属稀缺品,我所居住的小区附近,私人的“托班”基本都只接收3岁以上的幼儿,而且,多是“培训班”的变体,以绘画练习、作业辅导等内容为主。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和习惯,把0~3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毕竟,喂养1岁左右的孩子不是谁都能干的,在我们这样的社会环境,只有交给自己的家人才更加放心。此外,学校培养的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也都主要是面向幼儿园3~6岁左右的儿童,面向0~3岁的专业人才几乎没有。

  1980年,我国颁布了《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明确定义“托儿所是三岁前儿童集体保教机构”,由地方行政部门领导。当时,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各类托儿所、幼儿园98.8万多个,入托儿童3400多万人,入托率28.2%。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企改制等政策的推行,企业附属托儿所纷纷关闭,旧有的农村、街道托儿所也大都不复存在。据教育部2005年第二期《教育统计报告》显示,相比于2000年,短短5年间,集体性托幼机构减少56668所,锐减70%。其中,托儿所的消失比重远大于幼儿园。

  如今,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们对“幼托”的需求不降反升。然而,公办福利性质的托儿所已经成为历史,企业未必能够托起托儿所的一片天空,整个社会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幼托服务体系,我对二胎只会望而却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