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红一把的“怀旧食品”,能否好好活下去
2018-02-09 16:07:00 来源: 燕赵都市报

  在北冰洋汽水、稻香村炸串、袋淋等承载70后、80后童年记忆的食品纷纷回归之后,另一款产自北京的摩奇饮料近日也高调起死回生。“消失”了16年的摩奇饮料悄然成为网红爆款商品,首批一万箱桃汁饮料上市仅3小时就销售一空。靠打“情怀牌”的怀旧食品,纷纷起死回生。近年来,随着外资冲击效应减弱,部分合约到期,国内众多的“老字号”饮料品牌,纷纷脱离“国际大牌”,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2月8日《北京青年报》)

  怀旧食品纷纷起死回生,这其实并非孤立现象。此前,国货化妆品、国民运动鞋等的翻红,也曾引发一时瞩目。在时下市场语境下,怀旧型商业形态的崛起可谓是来势汹汹。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借着大打情怀牌,一时间都赚尽眼球。而那些捧场的拥趸们,实在已很难区分,他们到底是在购买商品还是消费情感。当那一口曾经的味道,让不少人惊呼重回童年、再现青春,这几乎可以说是一场集体性的“年代秀”了。

  “但凡过去的,都是美好的”,对于记忆的过滤、修饰与美化,历来是人性深处最幽微的嗜好。怀旧食品的重新流行,正是基于这一心理基础。它们与其说是一种食品、一种饮料,不若视之为是一种时代标识物和情感催化剂。于是诚如我们所见,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这些商品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拍照、晒图以及几句煽情文字。显而易见的是,社交媒介的勃兴,以及附着其上的病毒式营销,大大推高了怀旧食品的行情。

  实际上,各式各样的怀旧食品,其最主要的价值支撑无非来源于两个层面,其一就是“怀旧情愫”,其二便是“民族品牌”。我们都知道,1990年代初诸如北冰洋等本土饮料品牌均在被国际饮料巨头“战略性收购”后而遭雪藏。而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国企和政府陆续斥资将上述“老品牌”回购,如此才促成了众多怀旧食品如今的回归……这其中的资本博弈与商业运作,外人恐怕就无从得知了。

  所谓情怀,从来都是一件很“贵”的东西,终究必须有人为此买单才是。怀旧食品的复出,说到底还是一件商业行为,讲究的是“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那么,这些看似热闹的老品牌食品,又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市场回报呢?“怀旧”毕竟不是万能灵药,若没有对应的产品创新、营销渗透与渠道搭建,即便红极一时的“怀旧食品”,最终也可能会重归落寞。而可以预见的是,此类食品的“复兴”,并不会是一路坦途。

  在很多时候,类似的怀旧食品,都深深受困于其天然的地域属性,以及历史标签的束缚:若不进行产品改进,则很可能不符合大众消费市场的现时偏好;若大胆创新改良,则又失去了其最为人称道的年代感与怀旧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几乎就是一个两难困境了。如何破局?如何确保怀旧食品火一把之后能活下去?凡此种种,都需要在商言商给出答案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