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资本”别成脱缰野马
2018-01-31 08:36: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何勇海(四川 职员)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湖南、黑龙江、山东、广西等地走访调研了解到,近些年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村容村貌,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也在发生。一是大量涉农项目烂尾,资本跑路,土地撂荒、农民利益受损;二是土地流转纠纷频发,增加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三是“非粮化”“非农化”现象层出不穷,粮食战略安全受威胁。

为何会出现这些乱象?说穿了,是下乡的工商资本急功近利所致。在涉农项目运作中,的确有些工商资本是抱着大干快上、早出效益的心态来行事,缺乏对农业投资长期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的足够认识,只是想急功近利地快速变现。然而,农业规模经营并不一定都能产生规模效益,在扣除土地流转费、雇工成本和生产成本后,不赚钱者并非少数,于是就出现毁约弃耕、资本跑路等现象。

至于“非粮化”“非农化”现象,更是工商资本急功近利所致。粮食生产成本越来越大,粮价却并不理想,种粮盈利空间有限。在此情况下,不少工商资本下乡后,就会走上“非粮化”道路,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或林木,或发展观光旅游等“非农化”项目,甚至以租代征,搞工商项目开发。有的在获得财政奖补资金后,还待价而沽,搞转包或分包,从中赚取差价,转包或分包不了就撂荒。挤压了农民的就业空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资本下乡在未来将会更普遍,各路下乡资本更需严格把关,譬如建立一套资本下乡的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建立一套考查某一资本能否下乡、如何下乡、下乡后怎么办的指标体系;建立土地流转撂荒、涉农项目烂尾风险保障金制度;对下乡资本进行动态监管,严控“非粮化”“非农化”——这些都是亟须补上的功课。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