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平台APP搞垄断,“红头文件”也要打假
2018-01-23 10:41:0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一件校服,一桩生意。《经济参考报》报道,全国16省市的数百家中小学生校服生产企业被要求进入一个名为“阳光智园”的APP,才能参与校服招标和供应服务,该平台向校服生产企业收取货款的4%作为服务费,而这4%则是校服企业约一半的净利润。

  这样一个宣称是“校服互联网+管理应用平台”的APP,被某教育部下辖机构论证为“有利于廉政风险防控,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甚至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其看作“建立校服采购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亮点举措”,除了繁琐的注册程序和信息提交,其基本操作其实是让“家长与厂家直接建立购买关系,学校不再担当中间商角色,也不再经手校服费用”。但真正操作起来,“选择哪家生产企业,最后确定用哪个款式、哪种面料,还是由学校说了算”,“不可能撇开学校,实现与学生和家长直接对接”。

  理论听上去很美,具体怎样实践和推广,才是这样一款校服采购平台惹来校服企业投诉的原因。企业参与校服竞标,必须进入所谓的统一平台,为校服供应市场增加一道资格审核程序,而在强制入驻、不提供任何实质性服务的同时,却分走企业一半利润,在任何平等市场竞争环境下,很显然这样的平台都缺乏起码的竞争力。但就是这样一款前景并不被看好的APP,却因为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加持和强推,成为校服企业无法也无力拒绝的游戏潜规则,成为入场参与竞争的“买路钱”。

  尽管被各地教育部门视为“教育部主抓、主推”,但教育部对媒体的回应却直接否认了这一点,“从来没有以教育部的名义下发过有关强制推广使用阳光智园平台的文件”。

  种种迹象表明,“阳光智园”APP杀入校服市场并非简单的市场行为,而是靠不正常的行政权力强推。追溯这款霸王APP的诞生,被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不容置疑地予以援引的所谓部委文件,其实一开始只是一份供参考的会议纪要,发布主体也只是某部委的“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但自此以后该产品在各地的“攻城略地”,却毫无疑问得到了各地“红头文件”的加持。

  现有证据尚不足以支持APP开发方与教育部门的合谋指控,耐人寻味的是,从国家部委一端根本称不上扎实的“支持”起步,要杀入校服市场显然并不容易。在江西宜春关于该平台的官方推广会议上,相关企业当地分公司负责人到场并发言,其声称“阳光智园不是某个公司的平台,而是教育部的平台”。大话变成生意,也需要落地,一纸模糊的论证报告显然不足以有此威力,“阳光智园APP”在各地的强推可能依然需要逐一疏通,各个击破,“教育部的平台”可以是一个不错的名头,但想在不高的校服利润中分一杯羹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行政权力逐层推动的垄断怪胎,虽以反寻租之名开始,其过程却难逃寻租的质疑,其中的是非有待司法机关的及时介入调查。

  在用户与校服企业之间直接建立联系,减少学校这一中间商,美妙的想法更需要警惕另外有人横插一杠,甚至强行入场、分一杯羹,其损害的必然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若市场竞争主体借助权力的加持而生出底气,过程中难免沾染政商勾结的痼疾。“红头文件”也需要打假,尤其是一些冒用和曲解、过度渲染行政公文的行为,其背后的寻租利益链必须条分缕析地被斩断。一件校服可以牵出行业积弊,也可能引出一头以互联网+为包装的垄断怪兽,这桩校服小生意同样需要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