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儿童送快递引发关注:官方妥善处置获赞!
2018-01-18 11:06:00 来源: 人民网

  近日,一则“六岁儿童送快递”的消息陡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该消息源于青岛市民王青伟发布在朋友圈里的一件事。1月9日晚,一个名叫李长江的六岁小男孩在寒冷天气中给市民王先生送快递,王先生对此颇感震惊,遂将此事发到微信朋友圈,很快形成刷屏之势。

  1月12日后,微信公众号“国象之伟伟道来”“QTV青岛全接”等先后发布“六岁儿童送快递”相关信息,讲述了小男孩的坎坷身世,并进而引发半岛网等诸多媒体关注报道。该事件一经发布便引发青岛市政府相关部门注意,经多方努力,目前小长江已初步落实就读学校,孩子后续监护及户口问题也在积极解决中。

  青岛市北区妥善处置获舆论称赞

  “六岁儿童送快递”事件被“国象之伟伟道来”微信号曝光发布后,立即引发青岛市市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启动救助程序,快速组织有效应对措施,通过各相关部门妥善处置小长江的各方面问题。

  据半岛网报道,1月13日,在得知相关情况后,市北公安分局敦化路派出所民警即核实相关信息,在排除被拐卖嫌疑后,立即帮助孩子寻找亲生母亲,并查询到已经改嫁的母亲信息。14日上午,当地街道回应称,已第一时间入户走访了解情况,目前孩子的借读学校已联系上,对于户籍及生活中的困难等问题,街道和区民政局将持续关注,并通过救助等方式关心帮助小长江,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同日,小长江被送至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并安排专人陪护。

  青岛市北区不仅积极组织线下处置,而且通过官方政务新媒体和主流新闻媒体快速发布处置进展。1月14日晚23点32分,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其官方微博@青岛市北发布 进行了情况通报。该通报发布了小长江的详细个人信息、救助情况、学习生活安排等,并称将于15日先行安排小长江入学读书,妥善安排好小长江的学习生活,确保孩子身心健康。

  青岛市北区官方情况通报被青岛新闻网、半岛网、新浪网、网易、齐鲁网等网站转载,人民日报和新华网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媒体在跟踪报道中,也对此多有引用。青岛市对该事件介入快速、处置得当、引导有力,获得舆论的称赞。有网民认为,“一份暖心的关爱,彰显出一座城市的温度。愿青岛市北成为小长江新的人生起点”,这样“暖心”的声音成为舆论主流。

  舆论关注小长江未来生活

  “六岁快递男孩”小长江父亲已逝,母亲改嫁,没有户口,无法入学,只能与父亲生前的工友颜先生一起生活,这样的辛酸故事立即引发舆论聚焦,有的责怪孩子母亲无情的遗弃,有的称赞颜先生的善良,有的感慨小男孩人生的坎坷,有的感恩好心人的舆论曝光。很多网友表示对此深切同情,亦有为数不少的网友表示自愿捐款捐物。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快递男孩,我们不会放弃你!”为题刊发相关消息,充分反映出舆论对“六岁快递男孩”的关注。不少网友留言询问“快递男孩”的联系方式,也有人给曝光人王先生汇款捐助,希望以个人的力量来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而对于孩子今后的监护照顾问题,网友普遍表示忧心。因孩子母亲的遗弃和改嫁,未来小长江是否能够有一个得以安身立足的温暖之家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该事件的爆料人王青伟则称,有些担心社会对小长江的关注度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降低,希望社会对孩子的关爱和帮助能持之以恒。

  特殊困难儿童社会救助机制应更加健全

  近来,网上接连出现“冰花男孩”“快递男孩”等事件,引发舆论对特殊困难儿童社会救助机制的讨论。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而是因特殊情况造成特殊困难的群体,他们的社会救助需要某种特殊的机制,形成特殊的保护方式。

  对于这些特殊困难儿童,发现之后快速的救助非常重要,而要甄别和发现这些个体本身就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努力。恰如“六岁快递男孩”的发现正是源于市民王青伟的一次快递收件,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这些特殊困难儿童的发现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当然,政府在发现、救助和追踪保护特殊困难人员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除了媒体曝光渠道,基层组织如社区、街道、派出所、志愿者等,都应成为更加有效的救助特殊困难人员发现者。

  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一要求对于特殊困难儿童社会的救助机制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舆论期待,社会救助机制更加畅通,更可持续,让“快递男孩”们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责编:叶讳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