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荟敏:对待天价“押题班”需回归理性
2018-01-04 17: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伴随着“考研大军”人数的逐年增加,以“神押题”为噱头的各类考研“天价班”在多地火爆,“押题班”是否真的靠谱?日前,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天价”考研培训高达20万元,“不过退费”“保障协议”多为“忽悠”。(1月2日新华网)

  2017年考研复试不久将开始,与此同时,各大机构2018年考研招生大战已经打响,动辄上万元甚至十余万元的高端辅导课程既赚足了眼球,又赚足了腰包。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条例,培训机构多以非学历教育的形式办学,在定价方面对其尚无具体规定,办学者可以从办学结余中按一定比例取得回报。可以说,培训机构的定价机制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行为。

  有需求就有市场,天价前提下的考研班之所以能够存活,有其存在的基础。一方面,考研不同于高考,其没有学校的系统化教学,基本上是靠自己摸索着复习,如此一来,考生容易盲目、缺乏底气。另一方面,考研培训机构为了迎合考生心理推出的“天价押题”,恰恰成为考生眼里的“救命稻草”,成为考生心中所谓的安全感来源。

  考生误以为拿到了切实可靠的内部资料,其实不然。根据本次调查显示,不少押题其实只是内容沾到了一点边就单方面宣告成功,甚至有些机构还根据后来发布的考试题,偷偷修改之前留在网上的押题材料。在命题信息保密工作日趋严格的当下,很多押题班其实只有宣传意义。

  此外,考研辅导机构在广告中宣传的“命题组成员授课”“保过”“一次通过”等内容,属于违法广告。新《广告法》对此已有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不得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不可否认,基于考研的现实情况和考研生面临的困境考虑,考研班确实有其存在价值,但对于学生来说,要寄希望于求真务实、勤学苦练而非投机取巧,否则最后为此买单的还得是自己;对于考研机构来说,也应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摘掉“天价”的帽子,收取与实际教学效果相对等的费用。总而言之,无论是需求还是市场,都需打破对天价“押题班”不切实际的幻想,早日回归理性范畴。

  稿源:荆楚网

  作者:潘荟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