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男性陪产假是一个讨论较多的话题。尽管一些地方在地方立法中都明确了男性陪产假这一假期,但一直面临“落地难”的问题。前不久,有消息称江苏省拟立法明确男性共同育儿假,在男性陪产假的基础上增加假期。这一消息再次将男性依法请假照顾妻子、孩子这件事情推到舆论前台。在现实中,男性陪产假却难以“落地”,成为“纸面上的福利”。(1月2日《法制日报》)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有不少地方政府在地方立法中都明确了男性陪产假,但大都没有制定“强制”实行的措施,致使男性陪产假“难产”,一直难以得到落实,仅成了一个很上去很美的“画饼”而已。笔者认为,男性陪产假是时代进步的具体体现,纾解男性陪产假“落地难”问题,不仅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自觉按照地方法规去执行,还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或政策予以支持,才能将“纸面上的福利”真正转化为一项男性职工享有的社会福利。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在立法中明确男性陪产假的初衷是好的,这是对妇女生育的高度重视,也是解决生育陪护问题的一项惠民举措。然而,这一假期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一些地方立法中明确的男性陪产假,大都是“倡导”实行,对用人单位没有什么约束力。试想一下,一些红头文件“强制”实行的假期都难以落实下去,“倡导”实行的男性陪产假,能否真正落实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男性陪产假的政策只停留在“纸面上”,就没有了任何的实际意义,这样的“画饼”不要也罢。
一般情况下,“吃财政饭”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实行这一假期没有多大的阻力。主要在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里,他们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通常不会“配合”地方政府来实行男性陪产假,因为这样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对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男性陪产假难以落实的结症问题,恐怕主要还在于地方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仅出台男性陪产假的政策,却没有配套措施或政策予以支持,再加上没有强制实行的举措,企业大都不会去“买政府的账”,男性陪产假也只能成为一个“画饼”,最终沦为一纸空文。
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出台类似男性陪产假的惠民政策,就应该有配套措施来保证政策的落实。比如实行男性陪产假的企业,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享受男性陪产假的具体人数,企业因此造成的损失可以由政府统一来买单,以减轻企业的用工成本;或对落实这一假期的企业,在税费减免、贷款利率优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让企业能得到相应的实惠,等等,当企业实行男性陪产假不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能得到一些额外的利益,相信男性陪产假不需要任何强制实施的措施,也能在企业得到很好的落实。
总之,好事一定要办好。但愿地方政府能换位思考,多为企业的利益着想,通过配套政策或措施的支持,让类似男性陪产假的惠民政策能实实在在落实下去。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丁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