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记者接到云南省文山市民王先生的电话,反映称文山东方医院在对其进行男科手术时,中途突然停止治疗,要求其再次缴纳近18000元手术费和治疗费后才继续手术。文山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随即介入调查,经工作人员协调,医患双方达成了沟通和解,医院退还了王先生一万元医疗费用,并承诺后期为其进行免费治疗。同时医院也受到了相应处罚,并进行了停业整顿。(1月1日中国新闻网)
一次术前宣称只须2000元的男科手术,熟料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竟以“加项”为名,将总费用增至20000元左右,直到患者允诺,手术方得以继续。尽管由于相关部门的介入,当事医院退还了部分加收费用,但此次“术中加价”的再现,无疑体现了这一沉疴痼疾的难除。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利之所至。就如此次王先生的男科手术,从最初约定的常规手术方案,擅改为所谓的“脱细胞异体真皮术”,其溢价所得,竟为初始价格的10倍。事实上,喜好玩“术中加价”这套把戏的,不外乎是一些门庭冷落且利欲熏心的专科医院,面对本就稀少的患者,祭起这套“宰客”的把戏,也就不奇怪了。
而这套把戏之所以屡试不爽,不过趁患者正处于手术进行时,要么皮肤创口已开,要么正处于局麻状态,可谓身不由己。再加上主刀医生以诸如“不孕不育”、“严重后遗症”或“预后不良”等让人生畏的术语恫吓,对于并不具医学常识的患者来说,“蚀财免灾”不得已成为此时唯一的选择。
除了上述因素,临床实践认可患者的个体差异,更成了某些医院“术中加项”的“护身符”。其实,个体存在差异不假,但完全可以通过术前预案告知患者,让手术进行得明明白白。而非术前刻意隐瞒,术中却来个“杀手锏”,以此威逼患者就范。
从历年来曝光的类似事例中不难看出,凡热衷于“术中加项”的医院,大多管理混乱,口碑极差。反之,那些在患者中享有盛誉的三甲医院,则似乎很少有过类似传闻。类比之下,无论医术医德,可谓高低立现。
事实上,凡属“术中加项”,往往并非依据患者病情而定,而是专拣“贵”的挑。就如王先生所行手术,按某三甲医院专家话说,若采用常规手术,则费用不超过1500元。由此可见,“术中加项”的实质,首先是乘人之危;再就是高价“倾销”。
“术中加价”之所以“僵而不死”,除了上述因素,还与处置过轻有关系。就似文山这家医院,即便遭遇投诉,也不过退还部分钱款,外加象征性的停业整顿,可谓不痛不痒。更何况,遭遇术中加价的患者中,往往隐忍的多,投诉的少,对于当事医院而言,实在是不足为训。
故而,要想杜绝“术中加项”,需要分类治理。一是强化对相关医院的监管,督促其完善医疗规范,确保患者对其所行手术的知情权及选择权;二是鼓励和支持患者维护自身权益,对于术中加项是否属于合理的医疗行为,应明确由医院负责举证;三是整治须出重拳。不妨参照长春市的作法,对严重危害患者权益、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涉事医院,不能仅止于退回多收费用,而是依法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相信如此一来,“术中加项”的行为定会得到遏制。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