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之后,《国家宝藏》铺面而来,延续着这股文化综艺节目的清流。节目开播以来豆瓣评分就高达9.3分,还有网友戏称该节目为中国的《博物馆奇妙夜》。节目将全国9家博物馆、27件顶级国宝串联在一起,每一件国宝身后都有一群“国宝守护人”,由他们来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讲述今生故事。
其中,王刚老师讲述湖北省博物馆宝藏“曾侯乙编钟”的前世今生就让我几番惊艳、几回感慨、几度落泪,国宝们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唱响了属于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蕴藏心中的文化“四重奏”。
国宝引我们“重寻”文化之根。优秀的传统文化,光辉的历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传承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跟随着“瓷母”和兢兢业业的考古学家们再次踏上寻找文化自信之路,去欣赏古老中国的璀璨文明,体会十九大报告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国宝领我们“重拾”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既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还反映在几千年来华夏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看“妇好鴞尊”,领我们征战沙场,唱凯旋,谁言巾帼输须眉。国宝让我们了解更多历史,同历史对话,能认识过去,重拾信心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国宝带我们“重塑”文化精品。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才能有力量。《国家宝藏》告诉我们“文化即信仰”,这一份信仰令人骄傲。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说“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我们要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习近平也指出,我们每一次文化塑造都要以人民为中心,因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对此,云梦睡虎地秦简的作者“喜”就是最有力的见证人。
国宝率我们“重扬”文化风采。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如今,随着中国的日益富强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这便是我们再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让国宝们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让中华文化的自信之光照耀世界。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