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这是习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在此情势下“网络投票”应运而生,成了许多领导看政绩、查民心的重要标准。然而原本是一件利用网络走群众路线的好事,却从当下一些地方的具体实施来看,却显得不那么让人心情“美丽”。
当下,有的地方投票“自说自话”,主办方既不宣之于口,又不公之于众,只邀请一个区域行业之中的“局内人”来打分圈点,特立独行的紧;有的地方“利己主义”横生,要求相关人员唯自己关联的投支持票,其他一律投反对票,毫无标准和视角可言;有的地方更是“金钱色彩”浓厚,干脆雇用水军以钱换票,弄虚作假,成了掩耳盗铃、做空政绩之流。这些现象虽然各有各的手段和特色,但都有一点相通就是没有丝毫民意成份,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空架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其实不只是市场和政府,在政府和民意的关系中,也“手”的作用也异常重要。在“全民共发其声”的当下,要摆脱用“脚”投票的桎梏,笔者认为还是要多练些“手”上功夫。
放开看得见的手。投票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欲盖弥彰”表面上看去是为了提升参与度,实则还是满足于自己的“注意力政绩”,最后成了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还经常扮演“救火队员”的“戏码”。十九大报告中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此为导向,这就需要我们把“人民向往”摆在前方,要改变“唯票论”的价值导向,破除“不自信”心理,正确对待投票结果的民意表达;要做好过程功夫,从问题设置到话题引导再到参与度提升,都需要组织者精心设计,筹谋周到,只有真正做到了“把该做的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方能让网络投票真正回归民意初心。
用好看不见的手。民意作为一种评价标准,已经成了各级领导干部摆在首位的硬杠杠。然而同样是民意,不同的角度看待,不一样的数据解读,可能会有更多新的信息抵达。举个例子,一项工程的进展和实施,若只给满意、不满意两个标准,得到的结果自然只有做的好或者不好两种,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进,下落不明。同样的,不一样的人群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会不一致,若能具体分析,就更能有的放矢。更何况,作为一种宣泄口,投票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消除隐性炸弹的作用。对此,领导干部当高度重视起来,用好民意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呼吁全民参与,理性表达的前提下,对投票数据进行分层次,分群体的研究,对民意色彩进行有针对性、有适用性的分析,方能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让投票落到实处。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