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又要开始整理一大堆检查材料了。”“对比之前巡察组检查的材料,看看哪些能套到这次党建考核的材料。”“这次来的是什么小组,是不是又要准备检查材料了?”基层干部的聊天吐槽当中,尽管有些偏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下迎检工作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的精力,成了一项沉重的负担。
年底检查本是对全年工作的归纳总结,查缺补漏,为新一年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但是过多过繁的检查已经让不少基层干部不堪其重,甚至谈“检”色变。从党建、经济到扶贫、综治,各项检查类目繁多。为了配合检查,基层干部就需要加班加点整理各种工作材料,安排好接待工作,服务好工作人员,确保检查不出问题,工作不出差错。背离了初衷的迎检工作,实际上已经了滋长了形式主义的风气,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必须让基层迎检有正确的打开方式,真正发挥基层检查的作用。
少一些材料汇报,多一些实地走访。“兵马”未动,“材料”先行。年底每一项检查,都需要对照指标清单整理一次材料,原来的材料能套的就套,不能套的就造。总之,迎检资料要完整齐全,条理清晰,迎检汇报要有声有色,亮点纷呈。过多强调材料汇报已经使年底检查走了样,变了形。本是检查考核实际工作情况,变成了考察整理材料的能力,汇报工作的功夫,从而助长了基层形式主义作风。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检查导向,必须多一些实地调查,对比前后几年工作的变化;多一些群众走访,从老百姓口中了解政策的落地情况。
少一些条块分割,多一些科学整合。精准扶贫检查小组前脚刚走,党建考核小组后脚就到。过多、过繁、过频的检查让基层工作人员难以招架。实际上,这些不同类型的检查存在不少相同的检查内容。上级领导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融合导致了这种条块分割式的检查。上面千根针,下面一条线。本就承担大量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在年底却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迎接这种条块分割式的检查。因此,必须打破上级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动信息的共建共享,科学整合检查内容,做到能合并的就合并成一次检查,相同的内容避免多次重复检查。
少一些集中突击,多一些常态检查。检查是对平时工作的体检把脉,是对基层工作开展的一项有益的补充和帮助。但是,将检查过多地集中在年底,对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可想而知。一到年底,就要忙着找资料、整材料、做汇报、搞服务,应付各式各样的检查。应接不暇的检查必然让基层工作难以将精力真正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功夫在平时。检查基层工作的成效,不能光靠这种集中式的年底大考,而应多从平时入手,多一些常态化的检查。这既能真正检查基层工作开展的情况,也能大量减轻基层工作的压力,缓解基层迎检“疲劳”。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培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