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兵:救助“乞讨”还不如清除“乞讨”
2017-12-18 11: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日前,民政部表示要求组织开展街面集中救助行动,在寒冬季节,保证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要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公安、城管、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健全和完善救助管理工作部门联动机制。(12月17日央广网)

  在走进“新时代”的当下,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基本上能确保每个公民都衣食无忧。即使一些因某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党和政府也会对其进行特殊照顾,使他们有基本生活保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城市里还是有很多乞讨人员。这些乞讨人员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社会治安,被视为城市管理的“盲区”和隐患。甚至有人强制利用未成年人乞讨而为自己牟利,还有的人在乞讨的伪装下,从事拐卖人口、虐待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的勾当,带来了社会的不安定。

  现在已进入寒冬,民政部出于人道考虑,要求各地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是应该的,这确实让人感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但这种救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乞讨问题,反而可能让乞讨人员变得更多。试想,一些乞讨人员在城市以“职业乞讨”为生,不但不会遭到驱赶,而且可以到救助站去生活。不去救助站也可以领到御寒物品、饮用水及食品,这肯定会让更多的人出来乞讨,甚至组团到城市乞讨。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大街上的那些所谓的“乞讨人员”,肯定不是无法生活才出来乞讨的,而是把乞讨当成了一种“职业”。对于这样的乞讨人员,如果对他们同情,如果还把他们当成真的乞丐,那就被糊弄了。最好的办法是像北京市那样,一律不准乞讨,让这些乞讨人员回到家乡,去做一份更合适的工作,通过辛勤的劳动,自食其力。因此,民政部与其对他们进行救助,还不如在全国开展“禁讨”,让那些职业乞讨人员“失业”。

  全国“禁讨”,表面上看起来有点冷漠,但这是必须的。如果这些乞讨人员真的由于无法生存才外出乞讨,那么,他们的家乡政府有责任。如果这些乞讨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帮他们补文化,帮助他们尽快找到适合的工作;如果家中有人生了大病,因病致贫的,政府可以通过补助、募款等让他们摆脱困难,通过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给他们最起码的生活保障;如果缺技术的,可以想办法帮他们补技术,缺资金的帮他们找资金,缺项目的帮他们找项目,从而使贫困户摘掉贫困的帽子。如果是好吃懒做想通过乞讨敛财,应该进行引导和打击。

  各级政府应该认真进行引导,在当地媒体上经常宣传一些通过正道致富的典型,并对恶意组织老人、妇女、儿童外出乞讨的进行打击,在民众的心目中形成“勤劳致富光荣、组团乞讨可耻”的良好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恐怕外出乞讨的人会感到脸上无光,想出去也不敢了。当然,要想让那些乞讨人员能够自觉地回家,通过劳动致富,关键的还是我们的民众在碰到这些乞讨人员后,不要发善心,千万不能被这些人的“假可怜”所迷惑。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建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