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对人民群众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正关心群众疾苦,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用“心”而为,才能真正兑现党对人民的承诺,才能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做群众的贴心人,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有多亲”。只有“知心、用心、真心”,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想群众之所想就要知心,与群众感同身受;急群众之所急就要用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忧群众之所忧就要真心,以强烈的担当精神积极作为。群众看干部怎么样,不是听他讲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做群众的贴心人,就要动真情、做实事、求实效,坚定不移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事业,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做群众的贴心人,就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吃住行、教育、医疗等困难入手,解决好柴米油盐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善于抓细办实,让群众看到身边的变化,让群众感到有盼头有奔头。
做群众的贴心人,要善于“发现群众需求、引导群众需求、满足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实现群众需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愿望、群众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尤其是藏区长期特殊矛盾与主要矛盾交织,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精确把握“发现、引导、满足”三个环节。发现群众需求,就是要随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所盼所愿,把村寨农家作为“栖息地”,把田间地头作为“办公室”,与群众交朋友,深入了解实际,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前提。引导群众需求,就是要引导群众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搞生产、抓发展,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法办事、以诚取胜,既要考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又要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满足群众需求,就是要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以守土有责、担子在肩的使命感,维护好广大群众合法利益。
做群众的贴心人,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只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把群众参与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最大限度地倾听民声、体现民意、集纳民智,才能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使各项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群众的实际需求。面对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经常“三问群众”,才能防止盲目决策,杜绝好大喜功,避免脱离群众。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时刻与群众心贴心,才能有效推进我们的工作。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