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感受诗意安宁。历史和自然的厚爱,让宁安高铁不经意间有了美好的缱绻——从秦淮之地的古都风韵,到徽派建筑的青砖黑瓦;从“黄梅故里”的安庆,到“千载诗人地”之誉的池州,安庆高铁宛若玉带,为来往旅客横呈出一片秀丽的画卷。此情此景,应该能够让你泛起贯穿岁月的思绪,与不曾谋面的古人心意相通。就是在这一瞬间,曾经处处寻觅的“诗与远方”,在铁路旅途中达成了默契,幸福感宛如清风扑面而来,获得满满。
动车飞驰,风光旖旎,却有一种风景不为人所注意。在发现最美铁路之旅中,“发现团”来到了远离市区的南京南动车段和弋江综合维修工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24小时轮流给动车把脉状态的“机车医生”,为保持轨道良好状态而作业的“清道夫”,在高压供电网爬上爬下的“蜘蛛侠”,以及更多面庞稚嫩的铁道线上的“青春小黄帽”。他们是让硬币在高速行驶的高铁上竖立数分钟并保持纹丝不动的“始作俑者”,他们是让游客们心无旁骛地享受旅程的幕后功臣。也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铁路劳动者,用自己的“小”,汇聚成中国铁路牵引时代前行的“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让铁路人的劳动方式不断改变、劳动技术不断升级、劳动价值不断升华。这次“发现最美铁路”之旅中,我们就看到:以前需要靠人海作业的,现在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机械代劳;以前工具材料出入库要靠“一支烂笔头”来记录,现在则是二维码轻松扫一扫;甚至是最前沿时尚的VR技术,都第一时间被铁路拿来,作为培训新员工的“神器”……这些新常态,是高铁给铁路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必然结果。它和时代的前行一样,是不可逆的。也正是这些新常态,给予铁路人更多的挑战与压力——对技术装备要全面掌控,对设备维护水平要持续提升,对综合环境的整治要成效明显,对服务意识要与时俱进。只有这些大珠小珠都落在玉盘里,铁路方能在新时代下续挑重担、再立新功。
坐在宁安高铁的动车上,细心的“发现团”成员看不到铁轨两旁有穿着黄马甲的铁路施工和养护人员。他们并非是就地解散、放马南山,而是倒转时差,选择在深夜开始天窗作业。“寒风拨云天,窗明几人知”的背后,是铁路人执意要把最好的时间、最美的风景留给旅客;每一根枕轨的拼搏汗水,每一缕星光下的前行步伐,最终汇聚的,是为更多的人在最美铁路上去细品“诗与远方”的小惬意。当然,这份付出之后的满足,也是铁路人的小确幸。
“发现团”在弋江综合维修工区的走访中,还听到一位供电段职工说到这样一个事:每年三四月份,很多鸟儿都喜欢在接触网上筑巢,对这些“不速之客”,铁路职工们只能用最古老的方法驱离,而非赶尽杀绝。在保证铁路安全的同时,又尽量不打扰大自然的生灵,“最美铁路”的内涵,已然显得人情味十足起来。在最美铁路上蓦然回望,会发现,“诗与远方”不仅是全部,更好的风景,在你看不见的路上。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