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干部过着“假装在基层”的生活,选择“先下去、再上来”的曲线模式。对他们来说,有了基层工作经历,升迁可“加分”,提拔重用将如期而至。(11月28日《半月谈》)
这些 “假装在基层”的干部具有多重危害,不仅违背了公平原则,挤占了老老实实干工作的干部的正常晋升机会,而且违背了党和政府推动干部下基层的初衷,扭曲了党和政府选人用人政策,这同样属于一种“人事腐败”。
干部到基层起的是“炼金”作用。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基层工作条件差,而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是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做好基层工作很不容易。但是,基层的实践最具体、最实在、最能锻炼人。特别一些年轻干部是“三门干部”——迈出“家门”进“校门”、迈出“校门”进“机关门”,经过基层锤炼,更能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更能明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理。
这种“假装在基层”,伤了很多基层干部的心。很多基层干部真正扎根在基层,但由于多方面的条件限制,一直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对此他们也能够理解,始终不改“以百姓之心为心”。可这些“镀金”干部,心思根本就没有用在基层、用于工作,有些人不仅没什么能力甚至连作风也有问题,可他们最终得到了提拔重用。要说基层干部对此没有一点想法,这是不可能的。
还要看到,这种“假装在基层”,对他们原先单位来说,也存在着极大不公平。“假装在基层”的干部,一种是主动“镀金”,以求走终南捷径;一种是被动“镀金”,等待惯例安排。但一般而言,他们都有点“能耐”,不少都有关系,有的还是领导的“红人”。这些人得到机会下去了,而那些真正需要锻炼的,真正对基层有感情的,却得不到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些下去的人毫无作为,结果“镀了一层金”回来,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要否定下基层,而是要让优秀干部下基层,下基层之后,更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不给“假装在基层”任何机会。(毛建国)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