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从一个“高冷”概念快速“坠落”凡间:从语音识别、智能购物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涉足越来越多领域,走进百姓生活。我国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其视为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经济发展新引擎。人工智能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未来是否真的此处“无人”胜“有人”?(11月19日新华网)
技术改变生活,科技引领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悠闲地享受着与之而来的便利,心情欢愉;同时我们也担心地焦虑着可能存在的风险,心情悲戚。无论如何,高科技的发展总有一个不断与人类生活融合、匹配相适的过程。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把握好此间的度,不偏不倚,直至找到最契合的那个平衡点。
生活中,不乏一些人工智能技术被巧妙应用于各行领域的赞举。譬如,扫码支付则完美实现了支付方式的变革,让买卖双方通过一键快速交易,避免了“现金支付”的一些困扰,减少了假币风险和无零钱尴尬。再如,近日召开的2017百度世界大会,百度发布的全球首款人车AI交互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车载系统,可实现人车对话、疲劳监测、AR导航等功能,让出行更加简单安全。这些成功的人工智能技术案例,从设计初衷到终端产品,都考虑周详,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风险作为出发点,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和温馨有效的预警,这样一来,大家用的舒心而且放心。
当然,人工智能技术不可能百利无弊。简单来讲,有人担心这些技术的普及,会简化人类思考,因过度依赖而产生惰性。还有人担心,这些技术往往涉及个人隐私信息会因技术故障或病毒风险而泄露。潜在危机可以告诫开发者和使用者,要注重安全防护,防患未然,确保有相应的技术手段维护各方权益。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但也要在“奔跑”中“补课”,让产业走得更稳更远。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制度是最有效的方式,相关部门应逐步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基础共性、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技术标准。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推进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因此,人工智能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的研究者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