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对于这句广告语,不少人都已耳熟能详。伴随着广告语的传播,蓝翔技校也爆得大名。不过,蓝翔技校要改名了,不再叫蓝翔技校,而是改叫山东蓝翔技师学院了。(新华网)
高校改名并不少见,近 6 年来,中国就共有 472 所高校改名或申请改名,但像蓝翔技校一样,引发全社会“群嘲”的却不多。
不难发现,我国高校想改名的多为二本、三本、专科高校,也就是实力不强的地方性大学,并且普通的市属居多。这些高校没有省属、部署大学那样的财政支持、人才支持和教育资源,也没有那样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光环聚集。受限于这些客观条件,这些高校招进的学生质量不高,它们的教学条件和实力也无法让他们的人才教育培养有多大成就,而且社会认可度不高,其自身实力和教育人才的能力提升空间不大,发展前景渺茫。
名称的“升级”之后,高校可以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有力的财政支持。而且以目前中国家长和学生的心理来看,大多把高校的名字看的很重,认为大学比学院好,省名挂头比市名挂头要好,其实这一定程度上也是目前我国高校现状的反映。根据这种情况,高校改名之后也有利于招生质量的提升,给其新发展开了好头。以上来看,改名确实给这些高校的发展窘境撕开了一个口子,解决了燃眉之急,从而有利于提升它们的自身实力。往深度看,这也是促进我国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一种手段,有助于改善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
可以说,改名是其实力增强和提升发展空间的捷径,尽管这条捷径在很多人眼里是哗众取宠,我们也不否认其存在功利化的倾向,但是改名确实能给一些高校带来生机,迎来发展红利。而且这也可能是它们为数不多的探索之路,并且这条路是它们自己在走,自力更生,没有过多的帮助和扶持,也经历了不平凡的艰难路程。
面对“高校改名热”,公众要善于明辨,理解一些高校现实生存的艰难,发展中的不易,莫把个别学校过度追求改名的畸形心理引申到那些靠自身努力发展,并且用实力转型改名的高校身上。试想,如果靠实力的高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不给予符合其实力水平的新名字,既不利于其自身发展,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度浪费。所以,对于那些靠实力的高校,公众应该支持,因为有实力做保障的新名字,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名声。
稿源:荆楚网
作者: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