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基层实践锻炼是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必经之路,如何在“练兵场”中学习、历练、感悟与提升,是每一个年轻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话题。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无论是文治韬略,还是盖世武功,莫不来自基层磨砺和实践锻炼。干部在基层成长,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扎实用心,埋头苦干,在困难与艰辛中领会收获的幸福。对有着远大理想的青年一代来说,基层一直都是策马奔腾的草原和干事创业的源泉。从基层中窥探整个社会,才会知兴替,才能品甘甜,才明白为什么不起眼的小事其实就是关切着人们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如果把人比成一个球,基础就是地板,只有球落在坚实的地板上,才可能弹得更高,扎实的基础对于好干部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牢,则根须深,走起路来便脚踏实地,不红眼功利,不急于成熟。好铁经过火红的淬炼,才能在水中急速冷却成钢,其硬度和强度方能够经受起严格标准的检验。年轻干部又何尝不是如此,经过千锤百炼,包括基层那些艰苦日子的磨炼、关键时刻的锻炼、复杂局面的历炼、党内生活的淬炼、心灵净化的修炼,才能茁壮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人大都有向往舒适和往高处走的天性。有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若从干部自身成长的角度来说,显然不是好想法。一个干部的健康成长,必须经受基层的艰苦磨炼,这就像庄稼需要“蹲苗”,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是不可能有收成的。如果一个干部从“校门”直接进了“机关门”,即便有过人的才气和能力,但群众呼声如在天边,将基层需要停在书上,脑中自然画不出群众脸谱,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索然无味,做出的决策缺乏基层元素,不仅体现不出基层声音,更谈不上解决基层问题。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人生的道路上,坎坷给予人的东西,远远超过坦途。一个干部的成长,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历经磨难的过程。做经过实践考验的干部,就必须打好“基层”底子。这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对不少年轻干部而言,如果说在理论“学习”上还有点自信的话,那么,在基层“实践”方面就明显底气不足了。因此,基层实践要注重提气,有了底气才有干事创业的动力,才能将历练所得的能力凝聚成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尽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