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有统计,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超过200次。可以说,永远把人民摆在最高的位置,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就是我们党的初心,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稳定脱贫6000多万贫困人口,到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什么人的问题”这块试金石闪闪发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群众对我们工作能力的认可,不是看点花拳绣腿、听点空话套话,而是看能不能真抓实干、会不会解决难题,能不能多办好事实事,因此,把人民放在心上,时刻把人民群众挂在嘴上、放在心里、当成亲人,凝聚起广大“民气”,夯实执政“底气”,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有一首歌唱得好:“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的确,歌词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原因,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历史证明,谁顺应了老百姓就会兴旺发达,谁背弃了老百姓就会“败走麦城”,这是历史规律。
如今,多数干部的身份由群众转变为公务员,期间凝聚着自己的汗水、家人的期待、朋友的关心、还有组织的关怀,多少酸甜苦辣,一言难尽。身份虽变,内心却永恒,因为我们父母、亲人也是群众,我们始终来自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假如你的家人是当事人,你希望公务人员如何对待他们,也许换位思考之后,你就会发现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的党员干部形象。无论你身处任何岗位,都在为履行公务员的使命尽心尽力。
因此,我们只有时刻把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集中体现,以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为最起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都与群众在一起时,他们象一家人似的拉家常、聊家事,老百姓把心里的酸甜苦辣向总书记倾诉。总书记考察贫困地区,看到老百姓的生活那么艰难,几次眼里都闪现着泪花。总书记为老百姓操心,老百姓心里明镜似的。当习近平同志离开时,他们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有的群众爬上高山目送总书记远行,直到车队消失得无影无踪。经过习近平同志数十次的基层调研,2020年全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宏伟蓝图今天已经展现在了全世界面前。
《荀子·王制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在《论政体》一文。中也提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代明君圣主之所以能够开盛世、拓伟业的根本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中国共产党是全国13亿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当前从事的工作与这个时代一样,正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信息化、知识化、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公务员队伍迫在眉睫的任务。拷量自身素质、敬业精神,能力恐慌成为拷量公务员的一把“戒尺”。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面对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主动掌握新的本领和知识,老抱着“铁饭碗”的思想,要警醒起来,要有“能力恐慌”的意识,要创新能力,思维方式,与人民群众要求相结合,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涉猎更多未知的知识领域。今时今日,人民群众对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期待,要求我们把群众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上,服务好群众,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做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兢兢业业,清清白白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做到位,才能让群众满意。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仅要高度重视,而且要加倍地实干苦干。社会主要矛盾中有大民生,改善民生中能有助于化解社会主要矛盾。广大干部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努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工作抓到深处、做到细处、落到实处。要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顺应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的新关切新期待,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合理的民生诉求;要深入到基层一线去,到工作基础薄弱、困难多的地方去,以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群众工作暖人心、谋共识、得民心,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取得事业的成功。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外记者说的这句质朴而坚定的话就是上述问题的最好答案。这个答案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安进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