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夯牢信仰之基 积蓄中国力量
2017-11-09 13: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如此坚定信仰的分量。那么,何为信仰呢?信仰就是拨开云雾见到的那一束亮光,就是迷途中引你返航的一盏明灯;它是镌刻在思想中的雕塑,是熔铸在血液里的精华,给人无穷尽的力量,帮你走出迷茫与黑暗。

  如果一个人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充满向上的力量;如果一个民族都拥有钢铁般的信仰,就能够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要积蓄我国国家力量,夯牢信仰之基显得十分必要。

  夯牢信仰之基,须坚持党史教育。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6年来的奋斗历史,96年来的沧桑岁月和战斗历程,是一部共产主义奋斗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到今天的近9000万名党员,是什么支撑着一个弱不禁风的政党成长为一个引领时代发展的大党?在漫漫长征路上和革命艰难时期,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陈然发出“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我的“自白书”》)?是信念!是一名共产党人的信念!学习党史,可以通过重温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气概,增强信仰的理论来源,最大程度凝聚向心力、达成共识,夯牢信仰之基,积蓄国家力量,振兴民族希望。

  夯牢信仰之基,须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视角。新形势下,一方面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部分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漠视人民利益,迷恋宗教、崇拜迷信,腐化变质、违法犯罪等;另一方面随着治理对象空前的扩大与平面化使得高大上“塑造典型”的作用日益下降。这都对新时期宣传信仰力量的新视角提出了新要求,必须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视角,把信仰细化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在行为上可模仿、可操作,使“信仰”在身边、看得见,提高感召力和宣传效率。

  比如,只靠讲高校思政课就成为“网红”的80后徐川,给许多学生和网友心中种下了信仰的种子;比如,被誉为“行走的马列主义字典”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用“姓”马也“信”马的行动给学生带去信仰和知识的曙光。在他们身上,看到的都是具体的信仰,鲜活的激情。他们不仅是信仰的践行者,更是信仰的宣传者,用新思维和新方式为我们丰富了宣传信仰的形式,拓宽了宣传信仰的视角。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潮头,面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目标,面对国内外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我们更需要用信仰坚定我们的信心与恒心驱散罩在头顶的阴霾,用信仰坚定我们社会主义的步伐剔除挡在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传承信仰的历史内涵,赋予信仰新的时代特征,丰富信仰的宣传方式,夯牢信仰之基,才能积蓄蓬勃的国家力量,振兴民族希望。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冬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