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条题为《你知道吗?黄河清了!》的新闻在网上刷屏了。据记者5月中下旬沿黄河调查发现,从托克托县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这意味着,连同基本是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尽管黄河变清的成因复杂,但有一点却是不容忽视的:近20多年来,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成效卓著,正发生着由“局部好转、整体恶化”向“整体好转、局部良好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在我国,生态明显好转的不仅仅是黄河流域。
南宁市兴宁区那考河湿地公园,以前是条污染严重的臭水沟,周边是渣土荒坡。2015年3月,那考河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流域治理PPP项目。经过两年的治理,如今的那考河“潺潺清泉河里流,两岸树花亦斑斓”,成了南宁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退休职工李朝珍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以前是臭水沟,现在成了大公园,生态环境的变化真的让我们老百姓有了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色发展新理念引领下,我国迈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阶段。不仅黄河变清了,那考河不臭了,整个中国也变美了,像李朝珍老人一样因生态环境变化而感到幸福的还有亿万人。
当下,在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第六展区,可以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世界贡献第一;中国人工林面积10.4亿亩,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5.7亿千瓦,世界第一;万元GDP能耗从2012年0.8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6年0.68吨标准煤……看得到的是数字,看不见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砥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厚植绿水青山,描绘出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习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提出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中央为生态文明领域重大制度、重大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福建、江西、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在全国28个市县和9个省份开展空间规划试点工作;推行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生态环保领域……在改革推动下,重大生态文明工程得以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
绿色发展的每一步,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都离不开百姓的参与。在绿色发展新理念引领下,人民群众自觉打开了绿色生活方式。妥善处置旧衣物,推动生活用品循环利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自觉加入“光盘行动”;推广绿色居住,建低能耗建筑;推动绿色消费,选用高能效电器;倡导绿色出行,爱上共享经济……全民参与,使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加速。5年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转化为现实,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收获到满满“绿色福利”的13亿多中国人民,幸福地笑了。(央视网评论员郑芳)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