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外不买内”旧观念应改变
2017-09-27 08:36:00 来源: 经济日报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一些领域已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国产装备在市场竞争中有时还得面对不公平竞争窘境,甚至在招标过程中遭受盲目“排内”的境遇,造成推广应用难等问题。

有些企业观念保守是导致“排内”的重要因素。多年前,一些企业家创业时曾受国产装备设备与国外产品相差几十年的困扰,更多的装备则是人有我无,从而形成了不信任国产品牌的思维。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制造企业一旦选择装备供应商就有长期合作的倾向。因为,此后改变装备供应商,意味着更换操作工人、技术人员、配套设备等,企业将付出高昂的成本。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的装备配套大多被外国品牌占领,在转型升级换装智能装备过程中,这些企业很容易倾向于用国外同类品牌。

要破解国产装备“排内”难题,应增强国产装备使用企业获得感。这需要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对优先采购、持续使用国产装备的企业给予多方奖励,对发现问题并协助改进的个人给予奖励。在国有企业考核标准中,应探讨增加核心装备和重要配套装备的国产化率指标;对带头使用国产装备的民营企业,给予企业负责人及项目带头人一定的物质奖励。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理顺装备供给链。相关部门要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形成产品应用“一条龙”,加速国产装备应用。在重要产业部门优先使用已经评审证明安全稳定可靠的国产装备,并根据使用企业的要求,由政府牵头整合科技研发、装备制造、设备配套、装备使用和产品消费等各方力量,对存在的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突破工程控制系统等短板问题,理顺装备供应链。装备供应商定期派出技术人员驻厂,交流信息,提供维护保养服务,形成装备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长期协作关系。

与此同时,有关方面应及时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买贵不买好,买外不买内”,是一些企业在缺乏市场信息认知能力的情况下作出的误判,理由是“贵的不会太差”和“外国的不会出大问题”。对此,有关方面应担负起提供权威市场信息的责任,将经过验证的智能化装备信息如加工精度、可靠性等提供给制造企业;还应汇总并检验各类智能装备的配套设施解决方案信息,一站式解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李佳霖)

编辑:张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