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作风上的“冷漠症”要开好“三张方”
2017-08-14 09:01:00 来源: 长江网

2016年,武汉市民意调查显示,对所接触的党员干部,认为存在消极怠工、“为官不为”现象的受访者比例,较上年上升7个百分点。同年,全市发现并处理不作为等庸懒散问题人数,也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2017年08月10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对“冷漠症”的表达:“不把群众放在心上,不把作风顽疾当回事,是一种对上不以为然、对下无动于衷、对法漠然置之”。这样的作风在以往就表现在“门难进、脸难看”上,在今天就表现在“只微笑不办事”“不贪不占也不干”。

“居其位谋其政,执其事负其责”是对干部最基本要求。权力代表着责任,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别以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为民心态很“高明”,这是不作为,也是作风之弊,行为之诟,对于这样的“冷漠症”要治一治。

第一方,正作风。干部“冷漠症”也是一种作风病,对群众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是对自己手中“权力”的懈怠,对于这种不能“守土有责”的干部,就应该重拳出击,才能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转作风上下功夫。

第二方,根植群众。干部“冷漠症”是一种远离群众的做法,在他们的心中并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自然在对群众问题上多敷衍、多应付,只有把心根植于群众中,才会从“心”出发,主动服务群众。

第三方,拿起法治武器。干部“冷漠症”不能简单地以“宗旨意识不牢、群众观念不强、党性修养不够”来回避,而要看到背后理想信念的滑坡,对于这样的问题,自然需要制度发力,用法治这把利剑来铲除干部思想上的顽疾。

干部的“冷漠病”说到底是心中无民,心中无责的问题,所以要根治干部的“冷漠”,还要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视而不见,久拖不决,敢于打下“板子”,才能加速“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解决好群众的难题。

作者:婧蓝

编辑:张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