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纪:“大学生”怎么变成了“包身工”
2017-07-21 10: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21日凌晨,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网曝“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学生被强制到山东烟台富士康企业实习”的情况声明,向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表示真诚道歉。(7月21日中青在线)

  看完这个报道心里酸酸的,使我联想到了上世纪20年代的包身工,“包身工一入包老板之手,就与世隔绝。包工期间不得回家。她们不能转厂,不能转业,不能请假。经年过着没有阳光,没有自由的生活。”他们是惊人的类似:失去自由、微薄的工资、繁重的劳动、恶劣的环境……不同的包身工是我们的大学生,包老板是他们的学校。

  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无可厚非。但是企业必须提供实习环境,有专人负责指导,实习人员额外的劳动付出,可以适当得到劳务费用。用人单位必须遵守有关劳动法律规定,保证实习学生的正常的收入,居住环境,劳动强度不能过大。但是这样的正常的学生实习制度,怎么变味了?是哪个“歪嘴和尚”把好经念歪?百年过去了,为什么包身工的阴魂还在飘荡?

  近年来,"学生工"事件屡屡发生。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把本应接受全日制教育的低年级学生送往工作强度较大的工厂,使学生成为廉价甚至免费的劳动力,导致学生各项劳动权益难以得保障,一些中职学校甚至还与企业勾结,从"学生工"身上获利。是利益把学校一个教书育人的象牙塔变成了一个世俗的 “包工头”。

  2011年,由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师生参与完成《西进——富士康内迁调查报告》中指出,许多和富士康签订了协议的职业技术学校实际上已经变身为劳动中介机构:这些学校的学生在匆匆一年或者两年的学习之后,就被送到了富士康这类工厂,学生们名义上为实习,但基本上已经成为和学校脱离关系的"工人"。而这些学校却依然收取学费并获得国家的财政拨款。

  “中国制造”需要大量技术精湛的“工匠”,作为“工匠摇篮 ”大学校园与实习企业车间,一定管好自己的欲望,不要把“摇篮”成为扼杀工匠成长的的梦魇。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东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