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在北京发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普通话普及率从200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3%左右,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与此同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在北京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以数据为支撑,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状况。(7月18日 中新网)
作为中华艺术的瑰宝--汉字,经过6000多年的变化: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在中国文字历史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翻开汉字的画卷,到刚劲有力的方块字里寻觅历史发展的足迹,汉字的发展本身就是一本史书 每一阶段都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社会风貌,集中反映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和精神风貌。
文化瑰宝历史悠久,作用重要,理应不断传承。华人学校、孔子课堂、经典诵读等让所有人更好的了解与学习中华汉字文化;《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又以数据为支撑,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状况。报告结合我国国情,既有一枝独秀,又有百花齐放,把汉字作为规范字,把普通话定为通用语言,又兼容28种现行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和方言,不仅体现了对少数民族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规范性管理,此外,汉字使用率、覆盖率的提高也彰显着我国综合实力整体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少年强则中国强。汉字教育,从娃娃抓起。而在现实生活中电视等媒体广告信息的宣传、商店招牌时有错别字混入其中;谚语、歇后语的不恰当使用,非正规宣传书刊病句、语法的泛滥,汉字的书写和普通话的使用现状令人担忧。因此,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扬中华之魂是对每个中国人的基本要求,更是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的有力倡导。作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在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更要承担起肩上的使命和职责,将汉字文化艺术瑰宝的传承和普通话的文明的传播撒向每位学生,让神州大地处处盛开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