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一年有余的武汉电视问政,昨晚重新“开考”,首场聚焦基层作风治理。问政现场曝光了一系列百姓身边的“小事情”,却暴露出“新衙门作风”遭民怨的大问题,参与问政的各区满意度测评得分普遍偏低。(7月18日 中国新闻网)
可以看出,开全国电视问政先河的武汉,在电视制作的内容和提问的方式上都下了很大的工夫。不论是”黄菊兰老人花了26天办理“奇葩证明”“这样的锐利问题,还是“这是群众用双脚丈量出的‘新衙门作风’”的辛辣评论,抑或是现场嘉宾“不管您懂不懂,反正我是不懂”的风趣揶揄,电视问政确实是群众反映问题实事求是,嘉宾评论问题直截了当,观众表达态度真情实感。
如同七月火热的武汉一样,如此的电视问政方式下让台上的区委书记区长们着实出了几把汗。不过,即便已经脸红出汗,有的领导依然可以找到应对的套路,即诚恳认错+分析原因+积极表态的范本式回答。最后在满意度测评中,仅江岸区得分超过70%,江汉区和武昌区超过60%,其他各区均在及格线以下。
诚然,作为主政一个区的领导,不可能做到事事都过问,但是如果没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就不能确实了解群众办事流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是仅凭主观想象解决问题的方式,回答也就难免流于范本式、套路化。问政回答群众尚且不满意,推动落实群众又怎能相信呢?
电视问政作为群众监督领导干部的民主方式,其目的并不局限于让官员脸红出汗,也不是让领导形成“不过问不解决,一过问没问题”的运动式整改。而是让广大领导干部真正从出现的问题反躬自省,从制度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才能让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地生效,让规矩意识不断深入人心。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只有真正从制度发力,才能让基层的工作人员不断强化责任担当,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从根本上祛除“新衙门作风”的根源,避免相同的问题“按起葫芦浮起瓢”,真正打造出一支服务让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队伍,让“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形成常态化。惟其如此,领导干部的回答才能有底气、有硬气。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培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