瞩目已久的长江新城的选址,终于落子确定。今日上午9时,武汉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江新城项目落子谌家矶,范围涵盖武湖、谌家矶地区。届时将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新武汉。(7月18日 人民网)
早在今年1月,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就提出,“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从一月只存在于脑海中的构想,到中途的反复论证、考察、调研,再到7月初揭开神秘面纱,长江新城以其绝佳的区位、交通、生态、地质及开发性优势,让大家翘首期盼,不少人士表示,长江新城将成为汉口、武昌、汉阳后的“第四镇”。而建设长江新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常言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这一项历史性工程面前,我们需要缜密谋划、谨慎部署,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改革的时势让我们推上创新发展的风口。如果说传统的发展是在做加法,那么创新发展就是做乘法。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武汉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总值贡献不高,留汉就业创业的人才不够多的种种短板。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项国家重大改革发展试点落户武汉,多重机遇叠加的形势。新城又将把新民营经济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四新”经济为主导,加快培育新民营经济集聚区,探索全新的区域发展改革道路。创新是一个城市进步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站在产业高端链条上的真正依仗。新城建设以“四军三名”为引领,人才之新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招才局和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等就是在为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做铺垫,就是在为新城建设铺路添瓦引“智”。
发展的艰险让我们走上了千里之行。“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深圳特区圆梦三十年而再出发,雄安新区树千年大计而行,而在长江新城这一历史性的工程面前,我们既要怀揣持续性、历史性的耐心,又要明白自己身处不进则退的百尺竿头,以“叩石垦壤,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每个人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把握“千年大计”的高点定位,保持历史耐心,稳扎稳打,善作善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稳步推进,使“千秋之城”经得起千年检验,打造璀璨的长江新城,在谌家矶的大地、长江的岸边,立起一幢幢新城明珠。
规划的经验让我们把握住了和谐绿色的脉搏。两江交汇,武湖、长江北岸、滠水河、府河等众多水资源被囊括其中,我们的目标就是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在建设中,需要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在建设中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为新区建设发展提供更大的环境容量。大力弘扬“绿色科技、以人为本”,以大江大湖魅力凸显的生态绿城。
汉武帝有言:“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正是掀起了在新城建设中创新的浪潮,成长起来的人才队伍,掌握了在创新发展中淬炼提取的技术基础,拥有了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拓展了广阔的市场行业,唱响和谐和绿色的旋律,以百折不挠的历史态度,长江新城的发展必将经得起历史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