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部分省份连续一周发布高温预警。热浪滚滚也为商家带来商机,新一轮“高温经济”随着室外温度而持续升温。高温天气让很多年轻人选择了“吃喝点外卖”的“宅”生活。外卖单量激增,使得大量骑着电动车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外卖送货员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7月15日 中新网)
近一段时间,全国很多出现了热浪滚滚的景象,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发烧”地区的气温达到了35度以上,就连东北、西北等一些原本不该太热的地方,也是热浪滚滚,令人难以忍受。像华北、西北、江南等地,都数次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而“热浪”带来的不仅是高温下人们的各种不适,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不还以最快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搅热了“高温经济”
防暑降温的“清凉消费”在多数城市一路走俏。暴热天气令能降温消暑的家电销量大增,催生了防晒用品、泳池、茶馆、冷饮、餐馆、水果等生意的火爆,就连出租车行业都迎来了新一轮生意旺季。对这周期性“清凉消费”带来的“高温经济”,受益的商家当然欢欣鼓舞。从经济学角度看,只要能促进消费,一般都是正面效应,只要这些消费都属“正当”,就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而有消费,就有相应的服务。但有关“高温经济”的一些报道,却令人感到有些悲凉。据《中国青年报》7月15日的报道称,高温天气中的外卖送餐员,不敢多喝水怕耽误时间。7月以来,全国都进入了炎热的高温天气,在家点外卖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选择。美团外卖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近期的高温天气中,全国的订单量出现了近10%的增长,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种类也体现出对避暑的需求,订单量增长最多的品类也多与消暑有关。
1994年出生的曹欢是在北京工作的一位送餐员,在灼热的炙烤下,他每天要爬五六楼送餐。因为喝水多怕找不到洗手间,因此,他就只能忍着。可以想象,送餐员曹欢,仅是全国各地众多“外卖小哥”的一个代表而已。想必像他这样忍受高温酷暑,不敢喝水,只为了能把更多外卖餐按时送到指定地的送餐员,一定还有很多。那些躲在清爽的室内,享受着空调清凉和美食的人们,就是以曹欢们暴热下不敢喝水的代价在享清福。
外卖小哥想多赚点钱这当然无可厚非,叫外卖的人花钱买服务也顺理成章。然而,如果叫外卖之人,如果不是真的到了非叫外卖不可的程度,是不是最好别再“难为”外卖小哥?不错,小哥们接的订单越多、送餐越多,赚的钱就越多。可如果他们不敢喝水,不仅有可能使其中暑,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损害其身体健康,导致其他疾病。多赚一点点钱重要,还是健康和生命重要?才喝一点点水的小哥们,怎能耐得住酷热?即便耐得住,那也是以健康为代价换来。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一双漂亮却出自童工之手的耐克鞋,即便这双鞋再好,我们穿在脚上心里会舒服吗?
高温经济还有可能带来盲目消费,所以,应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避免花冤枉钱。在高温经济面前,我们确实需要“冷”思考。既要抵抗住诱惑,抑制不理性的消费冲动,也要抑制住欠人性化消费。由此,高温天气下悄然催生的“高温经济”,并非都那么“正面”,可视为一个硬币的两面。外卖小哥为多送餐少喝水甚至不喝水,肯定不仅存在于送快餐行业。以别人的痛苦甚至健康代价换取自己的舒适,不值得提倡。由此,在高温下人们不停地叫外卖的时候,在炙烤下还有施工工地的工头叫嚷“大干快上”的时候,就该为某些畸形的“高温经济”降降温。
作者:刘天放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