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500元“运动专项经费”恐会流于形式
2017-07-15 10: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记者从中大获悉,中大《中山大学体育锻炼激励项目》,将从7月20日起,给中大学生每年每人发放500元的运动专项经费,并给在职教职工每年发放365个“运动时”,以鼓励中山大学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养成经常运动的良好习惯。经费每年1月1日发放,12月31日所有账户统一清零,不可累积。(7月13日澎湃新闻)

  中山大学设的这500元“运动专项经费”,其鼓励学生体育锻炼的初衷很好,以经费为激励的想法也比较新颖。但说到底,其本质上还是起着一种“倡议”的现实作用,所谓的实际效果就有待商榷。而给教职工发放的365个“运动时”的激励项目,同样也是如此。

  其实,这两个激励项目对师生来说,除了锻炼身体外,并无实质利好,由此,激励的程度就有所堪忧。此外,锻炼身体也更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主观意识,可这两个项目本身也并不能很好的强化师生要主动锻炼身体的主观意识,其实际效果的尴尬就凸显了出来。所以,一旦开始的新鲜劲儿过去了,恐怕是不会长久,结果也更可能流于形式而已。

  这所谓的“运动专项经费”就是附加于校园卡的专款专用经费,用于中山大学学生本人在中山大学体育场馆进行运动消费,其不具货币功能,不具流通性,不能转让,不能提现或折现。而教职工的“运动时”同样以校园卡为媒介,通过网上预订或现场订场扣费进场锻炼。

  如此看来,这500元说是“运动专项经费”,实则就是学生去体育场馆运动锻炼的一个凭借。所谓的钱只是在卡里让学生过过手,事实是真正到不了学生手里,最后钱还是归于学校,而学生能够得到的也只是这500元“运动专项经费”的表面宽慰与激励而已。那既然这样,所谓的专项经费,岂不就只成了学校鼓励学生运动的一个“噱头”?而365个“运动时”也是这样,两个项目都逃不掉“表面激励”的烙印。

  再者,这两个激励项目推行之后,与以前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去体育场馆锻炼的状态相比而言,师生在去体育场馆锻炼身体时,还多了一个网上预订或现场订场扣费的工序。也就是说,有了这两个项目,师生要进行体育锻炼的实际状态不但没有变得更吸引人,反而实际步骤更复杂了些,这可能会对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现实冲击。

  说到对师生的具体好处,这两个项目,除了可能让他们得到一点“新鲜劲儿”的现实激励外,也无其他的实际触动了。而且,还要认清的是,这股“新鲜劲儿”绝不是鼓励师生体育锻炼的长久之道。由此看,两者难以强化师生主动锻炼身体的主观意识,难以燃起相应的长久兴趣。

  要想真正较好并能常态的鼓励师生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就得要“变虚为实”。这里有两条路可走,要么给予实实在在的激励,比如,物质层面或者与学校能做到的并与师生利益相关层面的奖励等;要么就是通过合理的强制性手段进行约束,并辅之以技术性手段进行严格规范,比如与师生的考核直接挂钩等。当然,如果能将这两条路进行有机的结合,放大各自的有利一面,则更为妥当,实际的效果也只会更好,所谓“流于形式”的弊端便能够真正的迎刃而解。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