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表决,同意将鼓浪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处世界遗产。而此前一天,青海可可西里也获评世界遗产。至此,中国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和意大利并列第一。(7月10日人民网)
伴随着鼓浪屿和可可西里载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又一次斩获世界第一殊荣。泱泱华夏五千年文化,孕育了很多历史古迹和不朽经典。有气势磅礴的万里城城,富丽堂皇的敦煌莫高窟,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还有巍峨壮阔的河山,温润高雅的园林……这些瑰宝都是稀有的财富资源,被列入世界遗产,既是一种认可,更是一份责任,如何传承与保护好它们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申遗成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后续的保护才是关键。每一项世界遗产,都有其特殊价值。作为拥有者,要有主人翁的意识,更应义不容辞地去爱惜守护它们。不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其实都很“脆弱”,经不起折腾。如若不珍惜,任之被破坏,结果只会是汗水付诸东流,“一去不复返”。所以,树立牢固的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这次可可西里申报世遗,就明确提出是为了保护而非发展旅游,“像爱护我们的眼睛、呵护我们的皮肤一样保护好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
文化传承历来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功课。古之先贤用智慧铸造了众多不朽经典,伟大的劳动人民用血肉构建了无数历史传奇,今之后人绝不能“坐享其成”,而要将它们发扬光大,让优秀文化得到深远传播。世界遗产不能不开发,教条式地封闭起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并非申遗的目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思想藩篱,秉持开放包容理念,打通共享渠道,与世界各国广泛交流,取长补短,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保护世界遗产也不例外。历经数年的申遗之路,我们已经慢慢步入正轨,但离理想预期还有一段距离,如何保护世界遗产、活化使用,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用科技、行政、法律、教育等多种手段,使之形成可持续发展。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