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晶:把毕业典礼当成人生另一场“入学仪式”
2017-07-10 17: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每到大学毕业季,媒体报章总免不了盘点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校长已然成为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主角”,而校长演讲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也成为大学人文精神的总结和凝聚。(7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有人说,人就是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仪式而慢慢长大的。大学毕业典礼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在这个仪式结束后,他们会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开始自己作为“社会人”的日子,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毕业典礼成为了大学阶段学校教书育人的最后一堂课。许多高校以校长或书记演讲、毕业晚会、校友演讲或者座谈等形式来强化这个仪式的重要性,努力向毕业生传递积极正向的价值观,也在此基础上展示出高校本身的文化自信和价值。

  对于毕业典礼,公众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这是高校毕业季的一件大事,也有人觉得除了场面热闹,其实大部分高校的毕业典礼并不“正规”。据报道,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247所高校的71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6.5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毕业典礼“过程僵化,流于形式”,59.05%的人认为“由于毕业生太多,只有部分学生有参与感”,46.56%的人选择“穿着随意,不正式”。通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到在精美的毕业致辞、哲理感十足的演讲背后,透露出来的还是对于毕业典礼“仪式感”太强的不满。

  对于学生来讲,如果把毕业典礼看作是大学的“结业课”,那么要让这堂课更有价值,就要在四年甚至更长的大学生活中拿到优秀,至少是及格的平常分,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以贯之的认真和负责,比穿起学士服参加毕业典礼更为重要。对于高校来讲,毕业典礼代表着一个教育阶段的结束,教育成果和学校文化影响力不能靠一两场“含金量”十足的演讲来检验,而是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有担当、有作为的年轻人。

  不妨把毕业典礼当做是一场进入另一个人生阶段的“入学仪式”。毕业典礼上饱含的是对毕业生的祝福与期望,仪式结束后,毕业生心中留下的应该是前辈的经验之谈、师长的谆谆教诲,以及面对对未来挑战的信心。为了给毕业生留下一生都值得回忆的美好瞬间,高校有必要在毕业典礼的形式以及内容上加以创新,而不是照搬国外或者其他学校的模式,把毕业典礼办出自己的特色,办成自己的品牌。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孔令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