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整治大操大办重点放在党员干部行为作风上。如今,遏制此类不正之风,已延伸到普通群众生活中。重庆奉节县对此首先提出,干部操办“无事酒”要问责,甚至免职,村民、居民操办或参与无事酒的,取消其享受社会保障、贫困救助救济等资格。(7月8日澎湃新闻)
曾几何时,酒席多起来了,“份子钱”就让人作难了。特别是近年来各地不同层次的人员,都被一些莫名的“无事酒”纠缠着、撕扯着,简直难以应酬。尤其是年关前后,老百姓的宴会或提前,或推迟,都集中在那些天,简直应接不暇。就平日里来说,左邻右舍的“喜事”也不少。一位来自农村的基层公务员感慨万端:我们这些农村还有家人的,每个月“人情”只有送出去,没收回来的机会,那点工资有时候还不够“份子钱”。他说,希望政府禁止党员干部的“无事酒”的同时,也遏制一下群众的“无事酒”。
说得有理!本来,近年来为了纯洁干部队伍、打击基层干部借机敛财,防止基层腐败,各级都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在禁止大办“无事酒”上成效显著。然而,在控制大办“无事酒”的同时,似乎只考虑到了打击“敛财”歪风,忽略了人际交往。早前媒体报道某村支书宁可辞去职务,也要为儿子操办婚事,一时间舆论哗然。在这些舆论中,多数都属于跟风者,基本就是说这位支书信仰缺失、党性不强等等。也有少数人站在群众的角度为这位村支书鸣了点不平,说村支书也是人,不能没有人际交往。
正如前面所举的那位公务员一样,自己不能办酒,而百姓的“无事酒”还不得不去应酬,否则,基层工作开展起来问题就更大。近年来,人们走在奔小康的路上,口袋似乎稍微鼓了一些,对“礼尚往来”就更加在意了,于是先富起来的农民在“价值取向”上就出现了偏差,他们以前比房子,现在比桌席。这样,让那些辛苦跳出农门的读书人收入比不上农民工,却要去应酬出了偏差的“价值取向”,真有些“哑巴吃黄连”的味道。因此,如果只把禁止操办“无事酒”的眼光盯着“党员干部”,那还是不治本的。
这样,造成的局面就是,党员干部的宴席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遏制,而民间的宴席之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肆盛行。不说那些偏远的地方,就是公路两旁,我们乘车经过时,往往就会看到这儿赴生日宴,那儿喝喜庆酒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是公务员,还有许多各阶层人士都叫苦不迭,但又要疲于应酬……面对这样的“困局”,各地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规定“份子钱”数量的,有规定客人数量的,但实质性的效果究竟多大,恐怕就连倡导者都不好说清楚。
要彻底改变这种大办“无事酒”的坊间陋习,绝不是靠几句口号或一纸公文能解决的。当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思想觉悟肯定是主要的。但是,仅仅靠这种“光打雷不下雨”的“软”说教,注定是不够的。鉴于此,重庆奉节县就开始来“硬”的了。干部操办“无事酒”要问责、免职,而居民操办“无事酒”也要受到“取消社保资格”的处罚。这就是说,杜绝“无事酒”,还需要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来个“总动员”,才走得出了基层移风易俗的第一步。
来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