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名为《致广大出租车驾驶员的一封信》的倡议信在网上热传。倡议信要求当地出租车司机发现“国家暗访专家”,通过放置太阳帽、鸣笛等暗号及时提醒,并与当地创卫办联系。当地通报称,经查实,此信系枣庄创卫办个别工作人员擅自所为。市创卫办立即纠正了该错误做法,并将当事人停职检查,调离创卫办。(7月7日《新京报》)。
对于事后的情况通报,舆论其实并不买账,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当地创卫办的“甩锅”行为,因为,无论是从权限上还是胆量上,“动员全城出租车”这种事绝非某一个工作人员就能够办到的。当然,舆论可能也不会过分去追究背后的真相,一方面是基于这封信的初衷和并不是太出格的行为内容,另一方面则是“见惯不怪”的创卫众生相。
的确,就当前创卫的语境之下,这种用“街头暗号”来应对暗访专家的行为并非枣庄独有,很多创卫成功或正在创卫的城市绝不敢说完全没有使用过这种作弊“伎俩”。 只不过放置太阳帽、鸣笛的方式可能过于“影视化”而引人关注,有的表达相对含蓄罢了,这里面打探暗访专家出行时间的有之,跟踪暗访专家的有之,临时抱佛脚的也有之,尽管方式不一,但都不无例外的是一种“作弊”行为。
为什么一些城市在创卫的过程中喜欢“作弊”呢?其一是底气不足,一些城市平时功课没做好,创卫的良好氛围不足,难以经受暗访专家的暗访考核;其二是意识误区,一些城市无论是主政者还是普通市民,总认为有了“卫生城市”这个头衔就能享受许多专项资金或者“利好”的优惠政策;其三是政绩观作祟,一些主政者把创卫当作一种政绩,当作职务晋升最有利的资本。如此,难免就不会出现一些“作弊”现象。
“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需要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换句话说,“卫生城市”的头衔更多的是对城市发展成果的“肯定”,而并非“头衔”本身能够为城市带来多少实际的“利益”。然而,总是有一些人看不透这一点,在没有创卫的基础和资本的前提下,就妄想举“全城之力”应付一时的检查来谋求过关,这显然不是创卫的“正确打开方式”。试想,如果仅仅只是一时的“伪装”就能够通过卫生验收,那能够创卫成功的城市也就太多了。
纵观花样百出的“作弊”现象虽令人厌恶,但换个思维想一想,既然能举“全城之力”作弊,何不举“全城之力”来真抓实干?倘若把功夫都用在平时岂不更好?主政者多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花心思,市民多在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个人公共卫生意识上花心思,这城市的创卫基础有了,城市品位和卫生底蕴也就上去了,自然也就有底气应对各种明察暗访,“卫生城市”的头衔更是“水到渠来”之事了。
来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