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七八年没参加党支部组织的活动了。”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张公庙村60岁的杨盛和回忆起以前的日子,那时村里人心涣散,负外债70多万元,党员、村干部无所事事,村委会办公室里只有一张旧茶几、几张破报纸,扑克牌四下散落……“两学一做”开展后,村党支部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发挥骨干作用,村子里气氛越来越好。(7月1日 光明日报)
“主题党日”,一项针对党组织生活常态化和党员日常教育管理长效化的制度设计,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张公庙村的变化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正如老党员杨盛和所言“现在,我积极参加党支部学习,了解村里的大事,在支部又找回了家的感觉。”
“主题党日”的设立具有极强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并非无的放矢。一方面,是党组织生活不能常态开展,缺乏制度约束和有效载体,前不久《瞭望》新闻周刊披露了“村民无会”的现象,多数村民说不清谁是本村村委会主任,个别村党员连村支书叫啥都记不清了;另一方面,是党组织生活存在庸俗化、娱乐化的倾向,一些党日活动披上公款旅游的“隐身衣”,变了味、伤了人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党员理应有党员的样子,党组织生活同样如此。《党章》明确规定,党员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主题党日”只是赋予了党的组织生活新的形式,结合实际设置了一些新的内容。张公庙村前后的变化很有说服力,从之前人心涣散、离心离德,党员不找组织、党组织也不开展活动,到举办“党务村务新闻发布会”理顺心气、畅通民意,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并非自来红的,党性也有一个锻炼提升的过程。通过张公庙村20期“主题党日”的常态开展,在防汛抗洪、征地拆迁、纠纷调解等场合,都寻得见党员的身影,看得见党员的贡献,说明党员教育管理起到了作用。像这种“主题党日”,不妨多多益善!
作者:史扬帆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