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榆林市米脂县扶贫办4名官员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力被免职。榆林市针对扶贫工作再出新措施,将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工作管理,对全市参与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实行GPS定位管理。(6月30日《新京报》)
实际上,用GPS定位管理扶贫干部,榆林市不是第一家。今年4月,湖南省江华县也明确对帮扶干部实行GPS定位管理。
用GPS定位管理扶贫干部,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实时掌握扶贫干部活动轨迹,他们在哪里,在不在帮扶的村里,可以一清二楚;出发点可能是想用高科技手段管住扶贫干部,让他们能够呆在村里;目的是向扶贫干部施加压力,促进脱贫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用GPS定位管理扶贫干部可谓用心良苦。这是有的地方感到个别扶贫干部工作不力,脱贫工作进展较慢,担心脱贫任务无法完成,从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严厉”手段。使用这种过于形式化,不够人性化的手段,凸显一些地方对脱贫工作的焦虑。
用GPS定位管理扶贫干部,可能管得住扶贫干部的“身”,能把他们“定”在村里,但能否调动他们的“心”,促使其在扶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作用,帮助群众实现精准脱贫,却无法得到保证。脱贫攻坚是系统工程,既与扶贫干部相关,也与党政机关相关;既涉及人的因素,也涉及物的因素。有的地方在脱贫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困难,应分析原因、循因施策,避免过于依赖形式。
一方面,要客观分析、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各种问题。脱贫攻坚涉及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一系列工作,要加强工作的跟踪问效。如果出现了脱贫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要弄清问题到底出在哪个地方、哪个环节。可以分片把扶贫干部召集起来,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共同分析情况,找准原因所在。如果财政投入不足则加大投入,如果产业发展不对路子就赶紧调整,如果项目实施存在障碍就让业务部门牵头及时清除。要做到脱贫攻坚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扶贫干部的跟踪考核考察。脱贫攻坚中,各项政策、资金、任务都要靠扶贫干部去落实、推动,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干部是中坚力量、决定因素。对扶贫干部,不能派出去就万事大吉,还需跟踪考核考察。要通过群众评议、实绩考核,对每个扶贫干部做出客观评价和鉴定。能胜任脱贫工作的继续留任,工作开展不得力,不能胜任工作的,则坚决予以撤换和处理。真正把群众欢迎,有主见、有办法、有能力的干部安排去做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战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更需党政领导科学组织,机关形成合力,更需充分调动扶贫干部的积极性,多在内容上做文章,少在形式上动脑筋,保证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会缓解有关方面在脱贫上的焦虑。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