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道出了当下的一些实情“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大学,而第一名都是我这种,家里条件好又厉害的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而且在北京这种大城市长大,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的优渥条件是外地或农村孩子所无法企及的。(6月27日《新京报》)
高考制度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公开、最公平、最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倡导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然而,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考也逐渐显露出“城市化倾向”,近年来高考状元多为“城市制造”。中国校友网近日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家庭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07-201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中,超过五成的的状元家长职业为教师或公务员,而农民家长只占10.16%。
生活环境是农村考生的先天“短板”。社会阶层的分化产生了一个包含农民、工人、失业和半失业等人群构成的庞大弱势阶层,而父辈所占有的资本存量会对下一代的教育机会和成就产生直接影响。家庭出身决定了高考考生前20年的视野、观念和习惯,经济条件好、学历水平高的家庭更加注重孩子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的培养,加之城市与乡村对教育资源的占有程度差异显著,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考生在高考考场上的最终发挥。
改革趋势也在无形中为农村考生加了“路障”,暴露出城乡之间对高考信息占有量的不对称。高考的作文题目每年都是被热议的话题,今年的作文题材中出现了VR、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美丽乡村等词汇,被指脱离农村考生生活,让农村考生无从下手。高考加分政策是另外一个加重城乡间不公平性的可能因素,享有加分政策的艺术特长生、体育生、奥赛获奖选手中鲜有农村考生的身影,原因很容易理解,学习成本高,农村家庭承受不起。
高考的“城市化倾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教育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遏制高考“城市化倾向”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广大农村地区教学条件落后、师资水平不高、教学理念陈旧的现象,促进城乡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开阔农村教育者的视野并提升其教学水平。此外,高考加分策略也需充分反映农村考生的利益,加分项应更加简单透明并兼具公平合理性,能对弱势群体进行“利益补偿”的非对称加分策略也是值得探索的。只有从根本上弥补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才能扭转农村学子在高考中的劣势地位。
高考承载着无数莘莘学子的人生梦想,高考改革一头连着效率,一头连着公平,止于何处,仍需要不断创新与探索。身处教育落后地区的考生则要以平常心对待改革中的些许困难,不灰心气馁,耿直的北京高考状元还说过“知识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是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的。”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朱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