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友反映的“申通快递员强行入室将消费者用钝器打伤”一事,北京申通快递服务有限公司6月27日下午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已报警将该快递员扭送公安机关,将配合公安机关进一步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向客户致歉。(6月27日 中新网)
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个人的购物行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网络产生联系,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快递公司的客户,与快递小哥发生互动。时间久了,彼此之间还会变得很熟悉,他知道你的电话号码,知道你住在哪里,知道你的购物习惯,甚至,连你的作息规律都搞得一清二楚。但是,除了他所工作的快递公司、电话和姓名外,你对他却一无所知。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与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打交道,他们可能是我们的邻居,也可能是经常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比如理发师、送水工、外卖小哥,或者快递小哥。我们跟他看起来很熟,但又几乎完全陌生。即使是邻居,除了知道他与你住在同一个小区,或者知道他住在哪个单元,其他的信息也是两眼一摸黑。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
问题在于,从人的本能来说,我们容易对陌生人保持警惕,却很容易在熟人面前放松警惕,更何况这些人每次与我们见面的时候都会相脸相迎。大多数犯罪案件都是熟人作案,原因就在于此——如果不熟悉,这位快递员不会找到被害网友的家,如果不熟悉,恐怕也很难让对方打开门,并进入室内将其击倒在床,血流满地。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我们正在快速进行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打交道最多的是陌生人,而非熟人,而且,即使是“熟人”,很多也不是真正的“熟人”。这是一个现实,这个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安全问题上保持务实的态度,避免像在传统的“熟人社会”那样对他人尤其是“熟人”完全不设防。
对陌生人表达善意,值得肯定,为“熟人”打开家门,也是正常之举,但是,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加强防范之意识,尤其是对对“熟悉的陌生人”,避免“交浅言深”,避免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避免被人掌握生活规律和个人行踪,对异常的接触保持警惕,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需要用人单位,比如送水公司、快递公司做好人员招聘、人员管理环节的工作,减少人员队伍里的危险因素,对工作上出现问题的员工,更要加强管理和心理疏导,以从源头上为客户减少潜在威胁。
作者:张楠之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