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武昌开幕,党代会报告指出:“培养更多高端人才和“湖北工匠”。大力推动招才引智……”
处在加快发展、转型升级重要窗口期的湖北,迫切需要人才。湖北重点实施“我选湖北”“技能人才振兴”“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倍增”三大计划,为发展积蓄原动力。作为“一主两副多极”区域发展战略的主力军,武汉更须顺应时代潮流,形成聚才引智的“磁场效应”。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五年吸引100万大学生在汉创新创业,足以彰显城市发展的远见和气魄。
大学之城要在质上提档升级。物以稀为贵,决定一个城市教育或者大学水平的,往往不在于其数量,而在于其质量。武汉作为全国科教重地,高校之乡。在国内已独树一帜,但距国际一流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务之急是要打造一至两所世界名校,一方面通过加强内功,找准自身特色和优势,做强做精,锚定未来规划和目标,补齐短板。另一方面加大引进外援力度,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打通纳贤渠道,建立精英团队,发扬工匠精神,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青年之城要在量上继续发力。得青年者,得天下。举国白头,如何谈创新?就全球范围而言,几乎所有开放和伟大的城市,亦是著名的青年之城。加拿大的蒙特内尔,美国的纽约,印度的新德里……这些开放之城,包容之城,根基就建立在青年人口之上。开放精神,不仅来自国家的驱动,更来自无数的青年的内驱力。作为“天下之中”,武汉当下的包容能力,相对未来愿景差距较大,需要继续扩大开放,让南飞的“孔雀”回巢,武汉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引才留才举措,诚意十足,成效显著。
梦想之城要在想上集思广益,人因梦想而伟大,一个城市如果充满梦想,那么肯定会“发光”。个人与城市相互成就,城市的梦想以个人的梦想为寄托。很大程度上,梦想的实现取决于环境怎样,一个没有大海的地方,想要实现听海的愿望可谓是天方夜谭;一个没有互联网的地方,要想试图了解全世界更是煎水作冰。所以,城市必须了解个人的梦想,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梦想因子,个人则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奋斗和汗水,转化为梦想的碎片,最后拼凑成一个大大的城市梦想。
创新之城要在才上殚财竭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灵魂的意义就在于永远充满生命力,城市没有了创新的灵魂,则意味着将停留在原地甚至后退。人才作为本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充满创造力,更富战斗力。利用好这一源头活水,自然能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而构建两者之间的桥梁,关键在于以“政策红利”激活人才创新活力,人才政策不能光出个文件“吊胃口”,也不能“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要切实解决好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将人才政策“红利”转化为更大的现实生产力。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