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中国古代史)专业的某研究生报考苏州市一个公务员岗位时,却被用人单位以她所学专业不是历史学为由拒绝,要求开具所学专业属于历史学的证明。对此,她表示“无法理解”。为了避免尴尬,她在报考天津、山西两地的事业单位时,选择了不限专业的岗位。(中青报)
其实,不仅仅是这位研究生对这种奇葩证明表示“无法理解”,恐怕稍有常识的人们都会表示“无法理解”。“中国史”不算“历史学”的荒唐,与其说是让这位考生很尴尬,更不如说是让某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在舆论的聚光灯下更显尴尬。
类似于这样的尴尬可不仅仅是苏州市这一家单位“专利”,从被要求“证明我妈是我妈”,到小学生入学需证明家长没有犯罪记录,再到吕梁市事业单位招聘需证明“世界史是历史学”,一个个层出不穷、让人啼笑皆非的荒唐证明仿佛打不死的“小强”,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
奇葩证明层出不穷的背后,折射的是一些政府部门极度匮乏的服务意识。提出这些要求的人并不一定不知道其中的不合理所在,却大多懒得去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政策,道理很简单,因为和他们的利益毫不相干。换位思考,假设报考人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子女,相信他们很快就能发现并改变这种奇葩的政策。
奇葩证明层出不穷的背后,折射的更是一些政府部门极度缺乏的担当意识。要求证明中国史属于历史学,除了缺乏常识,或者对于常识的视而不见之外,恐怕更多的是不敢承担责任。机械的照办文件里的条文,在文件里没有明确规定中国史属于历史学的情况下,既不愿意遵从自己的常识,更不愿意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而是高高在上的坐在办公室里颐指气使,坐等考生的证明,从而把自己认为可能存在的工作风险撇的干干净净。这种“零担当”的干部,不仅是给考生带来的毫无必要的麻烦,更是给党和政府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奇葩证明层出不穷的背后,是不是有私利驱动的腐败?也未可知。一旦岗位上已经有了内定的“萝卜”,一旦有了见不得人的私利,它总会以各种不正常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像要求开具“中国史是历史学”的奇葩证明,这种在常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行为,为什么却能理直气壮毫不脸红的提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入调查。
作者:曾瑜华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