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京的房地产中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2016年10月之前的政策,一次“假离婚”,单是利息的差距就相当于一个平均工资水平的职工“不吃不喝干10年”。此事再经报道,引发巨大争议,而令人欣慰的是,在被问及“用‘假离婚’换取10年收入到底值得吗”的问题时,近七成的被调查者给予了否定回答。(6月24日《新京报》)
是的,这次调查的结果令人欣慰,近七成网友认为用“假离婚”换10年收入不值得,这不仅是预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如果多数人认为值,社会道德恐怕就要崩溃了。这证明,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在利益面前妥协,而是坚守了最起码的婚姻道德底线,也说明,在历经近40年的改革开放后,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多数国人的道德底线还在;任何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做法,都会被多数人拒绝。
“假离婚”的夫妻,无非是想获得房地产限购政策,或享受首付比例、贷款利息等方面的优惠。特别是每当一些地方的房贷政策出台后,“离婚”就立马变多,甚至出现了人们在民政局排队离婚的“壮观”景象。然而,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一说,因此,“假离婚”风险很大,举证也难。即便是打官司,基本上必输。如不慎重考虑,就将给本人、孩子、家庭带来巨大伤害,还将给社会风气带来极大负面影响。而假离婚的苦果当然该由当事人独自吞下。
在上述调查结果令人感到欣慰的同时,一个更大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即假离婚产生的根源。众所周知,之所以有“假离婚”,正是因为有政策的空子可钻。所以,政府职能部门在出台政策之前,一定要考虑到有没有被人利用的可能,就是说,不能给假离婚留下任何空隙,也不能给想搞假离婚的人任何希望。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逐利”也是人性的弱点。“你有限购令,我有离复婚”,即是网友总结出的民间应对楼市调控政策的“绝招”。对此,在提醒有“假离婚”企图的人们切不可尝试,加强法制观念的同时,必须在政策上堵住漏洞,这也是解决“假离婚”问题的最有效办法。遗憾的是,每当假离婚的悲剧发生之后,职能部门并没有吸取教训,对政策加以调整,而是“你方唱罢我方再登场”,继续为那些贪政策之便利的“假离婚”开绿灯。
而事实上,要想做到不给那些想占便宜者以逐利空间,让房贷等政策看起来更加合理,并非不易做到。人们耳熟能详的“好制度使人变好,坏制度使人变坏”,对“假离婚”现象同样适用。因此,别看上述调查中近70%的人不认同“假离婚”,可这对遏制假离婚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在“如果你现在面临类似的选择,你会选择‘假离婚’吗”这个选项中,不是还有23.8%的被调查者称“会”吗?
由此,别总是在怪罪人们搞“假离婚”,道德在利益面前是最靠不住的。“假离婚”乱象存在的根源原因,就是在于制度设计欠合理。这也警示我们,拍脑袋定政策,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决策,是不是当休矣?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