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洋:一题多解是引导发散思维的“曲面镜”
2017-06-18 16: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高考结束之后,舆论对于高考的关注度持续不减,目前,各地高考阅卷工作正在进行中,媒体披露的一些阅卷细节再度引来公众热议。有地区为数学题列10种解法。(6月16日中新网)

  每年社会各界对于高考阅卷情况的关注程度,似乎并不亚于考试本身。尤其对于教育界来说,高考阅卷的风向,更是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引导了高中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调整,理清了冲刺备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高考数学阅卷的一题多解,无疑为考生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数学科目,打开了一扇发散思维的门。正如站在曲面镜前反射出形态迥异的自己一样,考生的思维可以在一次次有趣的尝试中,暂时游离茫茫然都是一片“蓝”的题海,摆渡到自己向往的彼岸。

  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了一些难题无从下手,一筹莫展。在基础知识牢固的前提下,这其实就是思维暂时受到禁锢的表现,不知道如何转变,久而久之,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也就愈挫愈穷。不仅仅是数学,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一题多解是养成学生发散思维习惯的好方法,即在已有问题和所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思考,以求不同的解题路径。无论是横向知识的串联,还是纵向知识的发散梳理,纵横相依,才能举一反三,最终融会贯通。

  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存在多种解答方式。但是在发散思维影响下,学生可以通过多角度反复论证,增加唯一答案的确定性,不仅培养了答题的信心,更是对自己长期思考努力成果的一种实效性回报。从教育的落脚点来看,学生经常尝试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有利于其今后走出校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更好地承受压力,提高认清事实本质,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发散思维曲面镜中的凹面镜和凸面镜,所反射出来不同表现形式的主体,具有更强的可塑性。

  “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高考作文命题之所以每年都能够登上高考热点“头条”,实际上也是作文题目本身引导大众发散思维的结果,很多地方高考作文指导明确要求“提示语应当引导发散思维”;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散思维,更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求知欲,提升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甚至动手操作的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引擎,通过教育来引导青年人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这无疑为我国打造创新型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2020年迈入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冷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