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大学生辅导员吐槽称,被学生的“幼儿园问题”搞得哭笑不得,比如“饭卡掉厕所里了怎么办”、“室友不讲卫生怎么办”、“在医院怎么找到医生”……解决这些问题是基本的生活能力,无奈在一部分大学生那里,却成了拦路虎。(6月13日《人民日报》)
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定位应该可以说是人才,即使是刚刚踏入大学校园,他们也是身经百战的各路“考霸”了,知识储备不在话下,这些人在大学里进一步深造,就会出现很多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是,现在出现的“幼儿园问题”,即基本生活能力欠缺,让这些“人才”进入大学就遇到了拦路虎。
近年来不断曝出的大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打扫卫生等问题,实在是令人堪忧。更有甚者,早些年出现的各路“神童”,小小年纪就学富五车,考上大学,结果一进大学就傻眼了,无法和同学沟通,洗衣吃饭都要靠别人帮忙,甚至连剥蛋都不会,如此“神童”实在是让人唏嘘不止。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都是学生的成绩,“唯分数论”让很多学生挑灯夜战,虽学会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科学技能,但是这些成绩在他们走入社会之前都停留在书本上,没有实际意义。而社会的纷繁复杂告诉我们,要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服务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和那些看来耀眼的数字,而是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储备。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从定义不难看出,社会对人才的认可需要高门槛,而学生在校园里的那些成绩簿只能算是敲门砖,其后还需要更强的综合素质,才能称其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大学生是可造之材,是离人才标准最近的一个群体,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但是由于家庭和社会的过度保护,让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一直生活在“襁褓”之中,除了读书,其他什么都不会。“幼儿园问题”暴露的就是这些人在基本生活能力上的欠缺,这些本该在幼儿园就学会的本领,却让大学生束手无策。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既要有才,还要做人。做人之道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做人首先要懂生存、能交流,只有奠定了这些基础,才可能让“才”得以施展。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