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唳天:如何打破泄露客户信息的“明”规则
2017-06-13 14: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6月初,接房不到一个星期,刘城(化名)已接到不下20家装修公司打来的促销电话,以及近百条家具家电促销短信,“他们似乎很清楚我的购房情况,甚至接房时间都能精准地说出来。”有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户主信息遭泄露早已是行业“明”规则。通常户主接房后,其购房信息会在短短数小时内,以5毛到8元钱不等的价格“流向”装修公司、家具经销商等手中,这些人再致电户主,寻求合作。(6月13日《新京报》)

  虽说在大数据时代下,人们乐于享受人性化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但若刚买完房子,电话里的“一条龙服务”就铺天盖地而来,实在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个人信息是否已遭到泄露?个人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财产”,这种“财产”所包含的价值与受害者的生活息息相关,会给受害者的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困扰。

  众所周知,在信息泄露与网络诈骗愈演愈烈的今天,公民们对个人隐私越来越重视,警惕性也越来越高,但防范信息泄露却也是难上加难。在诸如买房等一系列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公民都不可避免的要填写个人信息,而填写信息的过程,可以说是公民出于对此类商业机构信任。殊不知,和其他领域信息泄露大多为黑客窃取不同,房产信息泄露主要是人为操作。买房的公民之所以信息遭到泄露,正是一些无良的第三方商家的所作所为。他们把公民的信息当作筹码交易出去,甚至已经形成了利益链条和交易常态,把见不得人的勾当说成是“明”规则。

  笔者以为,泄露客户信息的“明”规则之所以存在,恰是暴露了当前房地产行业缺乏管理规范,对客户信息缺乏有效监管。正是监管中存在漏洞,才给了不法分子通过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盗取并出卖客户信息的机会。显而易见,海量的客户信息乘以低廉的销售价格,其背后的暴利是巨大的。要彻底打破“明”规则,就要加大对恶意泄露、倒卖个人信息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其犯罪成本和代价,使其不敢对个人信息“伸手”,不敢再动“歪心思”;要加大对泄露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管力度,提高对于公民信息的提取权限,压缩违法者的“操作空间”;要在客户信息管理上落实专人专责,把负责客户信息安全的工作落到专人身上。让其他人无权限涉及,并加强对这些专责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鹏唳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