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投放的共享单车,当天中午即遭清收拉走,被网友调侃为“史上最短命”共享单车,这是近日发生在安徽省六安市的一起事件。(6月12日中国青年网)
据报载,单车遭致清收是因为未经批准就擅自投放。事实上,由于手续不全、车辆管理不善、大肆占用公共空间等原因,此前,共享单车也在多地被“收车”。
不止于此,被称为“国民素质的镜子”的共享单车,在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遭遇人为破坏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二维码被涂改、车座损坏、车身贴满小广告,公车私用被上锁,甚至丢弃河中……
因其绿色环保、高效便捷、低价健康等优势,共享单车迅速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据荆州新闻网报道,一个月前摩拜单车首批100多辆共享单车投放到荆州华中农高区,近日2000多Hellobike又空降荆州街头。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17年底,全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达5000万用户,预计增长约260%,目前部分城市的部分区域出现了共享单车过剩现象。
共享单车的问题虽然日益突出,车辆过度投放、无序摆停、市政配套缺失等,给城市管理、企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不少难题。但新生事物和现行制度有一定的冲突,其实再也正常不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视这一改变市民出行方式的新生事物因出现问题而一禁了之。
共享,既是共同得利,也是共同责任。单车骑向何方?如何行稳致远?是当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需要共同完成的答卷。
现行的审批流程如何改进和完善?单车管理的方式方法怎样共治共管?相比荆州等内地城市,已有其他沿海、大中城市先行一步。深圳、成都、济南发布的共享单车管理政策,对共享单车的“共治”不乏样本意义,其他如南京建立信用共享“黑名单”机制;天津每万辆共享单车配备不低于50名服务人员;海口损坏单车将纳入个人信用记录;昆明十字路口步行街拟禁停;武汉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单车限期一年整改;北京率先利用北斗导航技术实现共享单车精细化管理,以及交通运输部拟规定共享单车推广的实名使用,规范对用户在骑行、停放等方面的要求,这些好的做法和思路,对于其他城市均值得借鉴参考。
从共治、共享走向共赢,如何管理共享单车,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承载能力,是一个城市管理者对于公共资源的协调能力,当然,还映照出这座城市的市民素养和文明程度。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