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婚”本是传统的一种婚俗习惯,包括“闹新娘”、“闹伴娘”、“闹父母”等,原本的用意是给结婚现场增加喜庆热闹的气氛,但是近几年来不少地区出现了很多变了味的“婚闹”。(6月11日澎湃新闻)
“闹婚”、“闹伴娘”作为一种传统的婚礼习俗,其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最初的“闹婚”是为了增加喜庆的气氛,打破新郎新娘之间的尴尬氛围,增进新郎新娘之间的感情。但是现如今在一些地方,“闹”的过程突破了应有的“度”,将好好的婚礼变成了一出闹剧,更有甚者可以说是“害人害己”,不仅仅给别人带来了伤害,甚至触犯了法律,最终只能为自己的冲动行为“埋单”。
近年来,各地“婚闹”的新闻不断被曝出,一些落后的婚俗也进入的公众的视线。其实,各地风俗不同,被“闹”的不只有伴娘,新郎、伴郎也会成为“闹”的对象。有人认为闹伴娘不过是婚礼现场一个热闹的余兴节目,无非是让整个婚礼能够热热闹闹的。但是这种原本为了图热闹的活动,在一次次无下限的“闹”中变了味,其中不乏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想借机占便宜、揩油。
近日,“疑似西安某地结婚婚闹”的一段51秒的视频显示,在车内,两名男子分坐在疑似伴娘身边,对其摸胸脱衣,疑似伴娘喊叫,甚至咬其中一名男子手臂,均未能阻止两名男子。事件是因为视频被广泛转发而得受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事后伴娘觉得和闹事者是朋友便不想追究了。笔者以为,对于这种影响恶劣的行为,不能因为认识就轻易放过,如果不严加治理,扼住这股不良之风,就会有更多的伴娘“谈婚礼而色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进步,风俗习惯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良,朝着更文明、更符合现代法治理念的方向发展。制止“婚闹”不仅要靠增强全民素质来提升遵守公序良俗的自觉性,还要靠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法律加以引导,用法纪的尺子规范尺度,让真正有积极意义的婚俗传统传承下去。
结婚是喜事,谁都想办得热闹一点,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闹婚”变“婚闹”,既伤了被闹者尊严,也伤了法律权威和社会风气,不能一味姑息纵容。否则,同类事件还会不断上演,当“恶俗”成为“风俗”,则无人能幸免于其流毒。“闹婚”应有“度”,否则不仅可能会引发一场“闹剧”,情况严重的还可能涉嫌违法,岂不乐极生悲、喜事变悲剧?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