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被贫困”与“被脱贫”误了真脱贫
2017-06-10 11:32:00 来源: 长江网

关于“假脱贫”“被脱贫”这样的称谓,最初来源于2011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今年3月,正式写进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党中央、国务院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民生工程的关切程度。

的确,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着一些另类的“被脱贫”现象。有的贫困户直接领那点国家补助,钱一用完就“涛声依旧”;有的人家被有关领导夸大项目或虚拟项目,在上报的资料中凑足脱贫标准;更有甚者,有的人家自己还蒙在鼓里,但表册上已经脱贫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的现象,用一个“被脱贫”十分形象鲜活,一个“被”字把基层领导的浮躁作风和扶贫对象的辛酸尴尬,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就要在“精准”上下功夫。有的地方进行“暗箱操作”,先从领导干部的亲戚、朋友入手,剩余的名额才有真正贫困户的戏。而在确定了“贫困户”后,究竟怎样“扶”,进展如何,一直不予“曝光”。这样以一来,就极容易出现那种富裕人家“被贫困”,从而对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而真正贫困人家就算被列入“贫困户”,但也只是“被脱贫”这样的现象。要避免这种弊端,就当将扶贫机制透明化、公开化。从最初的“贫困户”的确定,到帮扶的方式、进程,都应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从目前的扶贫方式来讲,在一些地方还显得单一。也就是说有关扶贫资金还是国家财政承担得多。其实,各民营企业、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等都是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就像当年抗击侵略者一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这些企业、组织充分加入到扶贫攻坚中来,力量就巨大了,完全可以免去一些群众对国家能否有扶贫攻坚承受力的后顾之忧。队伍壮大了,实力就增强了,扶贫工作就更有底气,那种“被脱贫”的现象就会得到很好的遏制。

当然,杜绝“被脱贫”还要重视体制建设,健全医保、大病救助、残疾人、贫困儿童等一系列保障,这样才可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亦即说,要实现真正的“脱贫”,就需要在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完善相应的保障体制。目前,全国多数地方已经实现了“精准扶贫户”住院治疗全免费,但诸如医院的级别限制,用药的差距等都还优待完善。

总之,不管是富裕人家“被贫困”,还是贫困人家“被脱贫”,都与脱贫攻坚格格不入。眼下,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一公里”,更是疏忽不得,稍有不慎,就可能“千日之功,毁于一旦”。为此,甘肃省采取的一些列措施,也值得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基层干部三思。唯有真抓实干,排除私心杂念,怀一颗为民之心,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聚焦“脱贫攻坚”,才能如期完成攻坚任务,齐心协力同奔小康。

  作者:何竹梅

  编辑:张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