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莆田系”医院之后,“莆田鞋”又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令网友们感到气愤的是,海淘来的耐克、阿迪等国际名牌运动鞋,竟然是产自福建莆田的山寨货。(6月4日 《北京青年报》)
对于这个新闻,公众或许并不陌生。就在上个月,就有媒体曾爆出国内快递公司虚构海外发货信息的惊人内幕。事发之后,莆田市相关领导就曾表态要规范鞋业电商市场,但可悲的是,从媒体的回访调查中发现,莆田高仿鞋网上店铺仍然十分猖獗。
如今人们一提起莆田鞋,给人的第一印象莫不是“高仿”、“假货”……莆田鞋也曾以假乱真的模仿能力,被人曾戏谑地称为“正宗的假货”。不可否认,这些“仿鞋”因其较高的模仿标准和低廉的价格优势,一直都受着市场方的青睐,但是归根结底,制假这样的行为,终是侵犯了别人的商标品牌,违反了相关法律,其结果注定是要被打击的。
可问题就此出现,明明打假莆田鞋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莆田鞋的销售却是越卖越好,制假的气焰却是越打越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值得深思。面对这般“声名在外”的莆田鞋,难道打假真的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吗?
在各方都喊着要严打、惩治以及规范鞋业市场的今天,不妨来梳理一下莆田鞋发迹的历史。
莆田的高仿鞋起步于上世纪的80年代。因为改革开放又靠近台湾,莆田成为吸引投资建厂的优选地点。在这其中,许多台资制鞋品牌以及耐克、阿迪达斯等都纷纷在此建厂。逐渐的制鞋业就成为莆田的支柱产业。据有关数据统计,当时莆田的大小鞋厂有近3000多家,分布于莆田的七步、华林、新度、黄石等地。转折点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工厂订单有限,利润降低。由此带来了工人工资减少,因此,许多代原场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人就带着偷学的技术开始了单干,这就是莆田鞋的来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谁也不曾想到,如今制假的莆田鞋在市场上混的风生水起。据官方2015年公布的“不完全统计”数据,这里日邮递快递量超过15万单,由此而产生的经济规模有多大显然很难估量。
沿着历史似曾相识的轨迹,莆田的制鞋业本应该走上转型、创新之路。为何时隔这么多年,莆田制鞋业却在制假贩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其中不妨又以同省的晋江为例,同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转型,面对内忧外困的制鞋产业,晋江的制鞋工厂也曾有过制假的往事,但是最终,晋江制鞋业抓住了时代末的尾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牌”之路,通过对品牌的塑造、推广,晋江的运动鞋品牌迅速在国内崛起,截止到今天,晋江的运动鞋品牌就占据了国内运动鞋品牌的半壁江山,这其中就包括了安踏、特步、贵人鸟、匹克、鸿星尔克、361度等知名运动品牌。而莆田鞋却依旧身陷制假的泥潭。(以上两段均由网上资料整理而来)
“阻击”莆田鞋的道路虽然困难,但却是势在必行。整治莆田鞋制假贩假,其实在笔者看来,更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某次集中的整治不会彻底,端掉制假窝点也不会彻底,切断电商销售渠道也不会彻底。想要真正的“阻击”莆田鞋,一方面,打击莆田鞋不能单从制鞋企业处罚,除开制鞋企业,还应看到,制假贩假如此轻而易举,还在于销售渠道方的暗中助力和相关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打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惩处了制假鞋的工厂,还应处罚为假鞋大开方便之门的某些快递公司和相关部门。另一方面,打假的最终目的,还应在于除假。这从根本上就要求莆田制鞋业转型,从整个城市的布局出发,像晋江那样,自主创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在这其中,既需要政府的统一布局、引导帮扶,也需要制鞋企业能忍受“短时失血”的阵痛。只有这样,莆田鞋才能真正走上“品”、“质”时代。
在莆田鞋的日益“高仿”、“虚假”的今天,“阻击”莆田鞋显然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话题。莆田鞋想要真正的涅槃重生,还需各方同心协力。
作者:文科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