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语迪:高考“补心”胜于“补脑”
2017-06-05 15:01: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针对部分家长在高考前夕给考生选购“补脑”保健食品情况,国家食药监总局提示,我国尚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食品。(6月2日中国新闻网)

体育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在竞技中会超常发挥水平,不少运动员甚至由此打破世界记录,但这并不是人体真实的竞技水平,因此世界上各类重大体育比赛严禁运动员服用兴奋剂。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目的是从合格的考生中选出优秀层次不同的考生进入到各级各类高校继续学习深造,本质上是一种智力考验。人体生理极限,比如服用兴奋剂参加竞技体育比赛,可以短时间内取得突破的。但人类智力极限,是先天生理、心理条件和后天学习训练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广大考生经过了高考系统化复习和模拟训练,在正常发挥的条件下,基本上奠定了高考竞争的格局,临时抱佛脚购买保健食品“补脑”,无助于智力、成绩的提高。

一些家长和考生听信所谓的“补脑”产品,一方面是认识不清楚,心存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商家抓住了家长和考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并由此进行了狂轰滥炸的市场营销,吹嘘、夸大所谓“补脑”产品的作用。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提示,所谓“补脑”功能保健食品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家长和考生当警醒。

在同等条件下,真正在考场上能够左右成绩的是考生的心理素质。面对高考这个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验,心理素质过硬的考生,心态乐观、沉着应对,能够正常发挥甚至往往还超常发挥;心理素质不过硬的考生,如临大敌、心如乱麻,一遇难题立即崩溃,往往就发挥失常。因此,与其想方设法“补脑”,不如调整思路、端正心态“补心”。“补心”者,心理辅导之谓也。

“补心”是家长可以做、而且做得到的。首先是家长朋友自己“补心”,对于高考有正确认识,对自己的孩子有基本的判断,对高考结果有心理预期。提前不谋划不抓紧,事到临头动歪脑筋,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给考生施加心理压力,本来就是打错了算盘。其次是考生“补心”。高考很重要,但并非决定身家性命。经过近二十年的大学“扩招”,中国总体上普及高等教育。考生只要想读大学,不管高校层次如何,迈进大学这个门槛还是有保障的。关键是考一个更好的大学,而这取决于考生的天赋、勤奋和临场发挥。考生一旦出现心理焦虑,家长要及时疏导,必要时可以请专业心理医生,这才是王道!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邓语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