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保部网站消息,从上周(5月26日至6月1日)督查的情况来看,各地在"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发现的"散乱污"问题企业中,新发现清单外"散乱污"企业564家,新发现多个未上报的"散乱污"企业集群。(6月3日中国网)
从环保部网站发布的消息可发现,不仅"散乱污"问题企业多,而且还有多个未上报的"散乱污"企业集群。由此暴露出对"散乱污"问题企业的治理任务重、难度大。同时也看到在"散乱污"问题企业的治理中还存在阻力。此时,人们或许要问,治理"散乱污"问题企业为何如此难,是谁漏报、瞒报了"散乱污"企业集群。
从督查组检查结果看,一个村17家木材加工企业均无环保手续,可是仅有2家在当地上报的"散乱污"企业清单之中。那另外15家为何没有上报?是因为交税多,还是村里的经济离不开这些企业,更或是因为人们熟知的背后"关系"不一般。在明确要求"散乱污"问题企业停职生产的大环境之下,这些企业却未断水断电,甚至是生产设备、原料和产品均未清理。而这一奇怪的现象,恰恰暴露出当地在落实上级环保治理要求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么是对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执行力不够,要么就是故意"放水",欺上瞒下。
当地在"散乱污"问题企业治理中选择性执法,这不是彻底的治理,而是在为污染企业开口子,治理进度和效果不仅受到影响,执法的公信力也将受到质疑。事实上这些污染企业从一家一家变成集群,也正是当地环境保护意识的欠缺,在对环境治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而酿成的恶果。
究其原因来说,之所以瞒报"散乱污"企业集群,主要还是环境治理一阵风的思想在作祟,认为现在是上面风声紧,下面不过是走走形式。一些企业撕毁封条违法生产,何尝不是这种侥幸心理。而这些问题现象的存在,对当地环境治理职能部门和执法干部的履职担当来说岂不是拷问。是谁在为这些"散乱污"企业的处在站台,又是谁在给这些"散乱污"企业集群当"群主"。
对"散乱污"问题企业的治理,不是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也不是装装门面的走过场。打赢这场"散乱污"问题企业治理战,必须是实打实、硬碰硬的执行和整治。作为职能部门应做到把严实治理落到实处,这是治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那些在"散乱污"企业集群背后当"群主"的人应追究问责,严肃查处。
作者:隔山
编辑:宗夏